第六十七章 雇伙计-《农门福女之王妃有点辣》
第(3/3)页
转过一个路口,宋乔安突然看到一个很不一样的年轻男子——青布衫虽旧,却干净整洁,只是抬手间隐约可见中衣有补丁。头发用布带盘起,不乱一丝,肤色不白,却也比旁边的人好太多,五官也算端正,眉宇间有些许书生气。
身前摆着一张破桌,桌上放着一张白纸,上写着:记账,文书,教授等字样。字体颇有些颜真卿的风骨。
看来是个读书人。只是宋乔安瞧着这个读书人并不像张桓卿那般细皮嫩肉,若不是见他写的一手好字,光看样貌实在是难以看出是个文化人。
很多书生家境贫寒,一面读书一面卖些书画,或为别人抄书,代写书信的也大有人在。即便落魄,他们也不会轻易开口求人,恐辱没了“读书人”这三个字。
说的好听是有骨气,宋乔安却觉得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眼前这个书生却与那些目不识丁的苦力一样,在这人力市场上“待价而沽”。让她颇有些意外。
在现代,有个高知识分子,到哪个公司都是重点培养的。可这是古代,尤其是这样的人力市场,许多人需要的就是年轻力壮能干体力活的,要么就是小丫头,能端茶倒水伺候人的。读书人,只有大户人家用得起,还的好吃好喝哄着,尊称一声“先生”。
宋乔安看了好一会,也不见有人上前。而那书生也只静静坐着,眉眼低垂一动不动。比起那些卖身葬父的还要面容凄苦。
宋乔安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
“你为何不帮人代写书信,这样也能勉强过日。”
听得有人询问,那书生猛然抬头,嘴唇有些干裂,起身向宋乔安作了揖:“小生宋应,见过小娘子!”
礼毕,宋应才长叹一口气道:“小生乃奉阳县人士,因家中贫寒少粮。为了少吃些口娘,春耕后便前来锦州,以待秋闱。在此期间也想着能挣些银钱作为回乡盘缠。代写书信虽然能糊口,但是小生如今住在客栈里,吃住都要银子,光靠代写书信,根本不够房钱。所以便来到了此处揽工。工钱都在其次,只期望有个住处,三餐温饱便可!只可惜,来了几日了,也无人问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