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胸有成竹,方才能够下笔如神。 第一场考试的题目虽多,一般为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五言八韵诗一首,合计八题。 不过,字数要求并不多,除诗以外,一般每题大约就是两百至五六百字之间。 正应了一句古话:浓缩的才是精华。 真要是有了成熟的构思,两三个时辰足以完成所有考题。 而考试时间为三天,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供考生去思考与斟酌。 当然,一道题也可以多写几篇,最终挑出最满意的一篇工工整整誊写下来。 …… “不知那江南考生顾鸣此次会试会否又引起什么异象?” “这个不好说……” 四个主考官闲着无事,不由的聚到一起议论起来。 “老夫感觉上次或许只是一个巧合,正好是天显异象,不一定是因此子而起。” “唉,要说此子所作的诗词的确令老夫叹服,可惜……” “可惜什么?丘大人为何不说了?” “可惜却不务正业,写了几本乱七八糟的书,偏偏还有不少朝中大臣追捧,边宫里的娘娘也……” “丘大人此言差矣!其实本官倒是觉得顾解元为当今文坛开创了一股清流,绘声绘色,雅俗共赏,令人拍案叫绝……” “呵呵,冯大人,你怕是枉读了多年的圣贤书,你当老夫没看过他的书是不? 当然,老夫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 通篇固然有一些可取之处,但也不能掩饰其糟粕。 皇恩浩荡,皇上念其才华,破例钦点其为解元。结果,此子却不思报效,逐利为本。 堂堂解元非得学那些个落魄书生,去写什么民间白话本。 这也就罢了,偏生还写的庸俗,简直有辱斯文……” “丘大人,据本官所知,皇上也夸赞过顾生的书,你这么一说,难不成是在质疑皇上的眼光?” “你……” “行了,二位大人不要吵了。这可是会试考场,要让考生听到二位大人争吵,岂不沦为笑谈?” “对对对,考场重地,我等不宜议论考生的事……” 经过另外两个主考官的劝和,一场小小风波终于暂时平息下来。 不知不觉,太阳西沉。 动了一天脑的一众考生简单吃了点东西,纷纷躺在小小的号舍里沉沉睡去。 顾鸣却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动笔…… 当然,他并没有做题,而是在完成系统日常任务。 哪怕在会试中,也不能放弃每日经验。 特别是在经历了王府事件之后,顾鸣更是意识到实力与地位的重要。 小王爷之所以那般嚣张,还不就是因为顾鸣目前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 假如点选了翰林,那小子还敢那般明目张胆? 归根结底,无论身处何地,都必须得有令人忌惮的实力或是地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