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节 二代(3)-《宋耻》


    第(3/3)页

    老仆沏了一壶茶,一个妇人和两个少年,很快坐在堂屋里说起话来。

    “过儿,你怎么也跟着回来了?是放假了?”

    “回婶娘。草原上的仗打完了,我俩想去辽东,我爹不让去。”

    “哼。反了你们了,还想去辽东。那女真人多凶,还是你爹有主意。听婶娘的,可不敢去。”

    李闻过叹道:“婶娘说的对。”

    婶娘又道:“那打完仗了,你俩这回回来就不走了吧!过儿,你是要回江南?”

    李闻过道:“不去江南了,去山东读书。我爹交代了,让来给婶娘磕头。”

    婶娘笑了:“读书好,读书好。就是山东不好。”

    一听是去山东读书,她就有些不舒服,去山东,肯定又是跟李慢侯家的孩子一起读书。李慢侯虽然是王爷,可他家就没好人。

    儿子道:“娘。我们去山东是学大学问的。世上的学问,可都在山东。”

    齐州府学,已经显现出超越时代的特质。

    李闻过道:“张孝。你就听婶娘的,别去山东了。江南就不错,去扬州也行。”

    婶娘道:“扬州也不好。”

    扬州给她的印象也很差,因为最早将她儿子从他身边抢走的时候,去的就是扬州。

    “还是江南好!”

    婶娘说道。

    张孝瞪了同伴一眼:“你闭嘴!小心一会不带你出去玩了。”

    婶娘皱眉:“你们才刚回来,一会还要出去?”

    李闻过继续拆台:“婶娘。张孝跟我夸了一路,说翠楼风月汴梁第一。”

    她母亲怒目而视:“你还要逛青楼!”

    张孝大囧:“娘,我跟李闻过吹牛呢。我哪会逛青楼!”

    婶娘突然笑了:“去吧。你们长大了!”

    两个少年愣了一下,突然都红了脸。

    几人很快吃过酒席,喝的半醉,互相抬着杠,勾肩搭背走出院子,要去见识开封风月。

    婶娘看着两个少年,不由痴了。她想到当年她相公跟李四就是这般模样,嘴里花花着哪里的姑娘好,可实际上根本就没去过那些风月之地,因为他们没钱。

    孩子真的大了!

    随即婶娘又忧愁起来,张家就这一个独苗,竟然让李慢侯给弄去打仗,让她担忧的一年就生了半鬓白发。最忧虑的是,儿子对成亲很排斥,嘴里成天喊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婶娘勤俭持家,却养着两个娇滴滴的小丫头,目的就是想勾起儿子的色心。可惜聚少离多,这两个丫头养了三年,跟儿子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连十天都没有。现在她家的崽子终于知道要逛青楼了,军队也不是一无是处,看来真的学到了本事,知道了女人的好。

    看来该张罗儿子的婚事了,香杏、桃红是她买的丫头,当然不可能当妻室,做两个通房丫头就好。她的儿媳妇,那得是大家闺秀。

    这样想着,她让老仆去雇车,要去开封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