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节 九锡(2)-《宋耻》


    第(3/3)页

    这家伙挖墓可不是为了挖宝,他挖的都是普通平民的坟墓,他将尸骨拉出来对比。发现唐朝初期府兵制时期的人均身高相差很小,中后期差别越来越大,富人身高比穷人平均可以高三寸以上。而宋朝前期的人均身高,又比漏泽园里饥寒而死的拼命更高,最后他将漏泽园里的穷人身高,跟燕王治下最贫穷的城市穷人对比,发现竟然比这些穷人还高半寸左右。

    这给了无数儒士攻击燕王制造了铁证。

    道理李慢侯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对比美国人也做过,有一个美国学者,测量了一万六千个印第安人的身高,发现平均一米七一,而且高低差别极小,比欧洲人要高几厘米。可欧洲人的身高差距极大,营养丰富的贵族骑士,跟农庄里的农奴简直不像是一个民族。仿佛是印度的种姓制下的不同阶层一样差别巨大。

    而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身高最低的,恰恰是日后世界上人均身高最高的荷兰人,原因就是荷兰人商业化程度最高,富人最富,穷人最穷。

    围绕这片雄文,不但让男方儒士责难燕王,反推出如今世风日下,宋人不如唐人,晚唐不如中唐,中唐不如初唐,继而得出结论,三代之治必然是百姓和谐,连府学精英都分裂成两派。一派认为,燕王虽然保国保种匡扶了中原,但却没给天下百姓带来福祉,应该实行轻徭薄赋的休息之策;一派支持燕王,那思辨式的反诘拷问归纳式的雄文,反问,如果城里的穷人过的不如意,为什么不回乡?

    有人说穷人无地,所以回乡也挣不到钱。这个结论很快就被推到了,因为立刻就有先生带着学生去做实地考察,他们发现,同样是做工,农村雇工的工资低于城里,可是农村人的身高却更高一些。不存在回农村吃不饱饭的问题,因为燕王治下的人口始终比较紧张,地多人少,给人做佃户,地租比南方低,收获比南方大,吃得饱,穿得暖。更何况,真的在城里活不下去的话,还可以去辽东啊,哪里土地更多,大地主登报招工,给的工钱极丰厚。

    又有人说故土难离。可明明已经离开故土进城了,还有什么难离的?

    这个问题引发了大讨论,双方都在抽丝剥茧寻找答案,试图证明燕王之治是不是善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