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节 大冲击(2)-《宋耻》
第(2/3)页
支持大石晚年生命的,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让契丹人成为最优秀的草原民族,他既不想让契丹人成为汉人,也不想让契丹人继续像漠北民族那样肤浅,因为肤浅的代价是灭亡。
在李慢侯的开导下,他放下了心结。允许契丹人大量进入城市,不再拒绝城市文明,跟汉人、西域人一起生活在城市里。但契丹人控制着广袤的草原,他们依然进行游牧,他们游牧的草原中心,必然有一座汉儿建造的城市。他们春夏居住在草原的牧场上,冬季迁入城市中窝冬。
契丹人依然是游牧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游牧的范围开始以汉人城市为中心,而不再是在广大草场之间转场。过去他们的转场,是受到山川、河流等地理条件影响的,是从阴山南北进行迁移,如今则是跟城市结合在一起,是在城市内外迁徙。
半定居的环境,给了大石一个条件,让他办起了契丹学堂。契丹人的子弟,年少时在学堂里读书,成年则在草原上放牧,精英进入府学,智者成为学者,甚至可以送去齐州学宫进修。
这样一套制度,不但大大降低了契丹人游牧经济的耗损率,没有大范围游牧的消耗,可以剩余更多物产,然后通过贸易转化为财富。
辽国已经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生产者之一,虽然主要的生产者是汉儿,可契丹人也是其中一环。依托契丹人游牧经济产出,中亚汉儿城市诞生出规模庞大的皮革加工业、毛纺织业和棉纺织工业,费尔干纳盆地的棉花种植规模,已经是世界级的。
再生产棉花之余,这里的粮食能养活上千万人,如今这里才生活着一百来万人,远远没有达到极限。棉花生产也好,粮食生产也好,都还有大量土地可以开垦。缺乏劳动力,才是这里的问题。
由于这里的条件,让超过一半汉儿生活在这里,建造了四座城市。契丹人也有大量生活在这里,契丹人如今跟汉儿是共生关系。
契丹游牧,汉儿农耕,这样的共生,让他们合在一起其实也是半耕半牧,可是契丹人放牧比女真人更精通,汉儿耕作也比女真人更精通,加在一起的效率,比女真政权更高。这样的效率,在经过数以十万计的人口放大之后,终于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更丰富的资源支撑下,契丹人人口增长,终于超过了女真人。但这更可能是因为半定居生活带来的结果,总之契丹人也可以像汉人那样,一家生育七八个孩子,而且大多都能建康成长。
经过一代人的成长,大石治下的契丹人数量终于恢复到了从前,从他在西域建立霸权时候的六万帐,东归之时的十二万帐,增长到了二十万帐,总人口百万出头。而老对手女真人如今,才不过六十来万,刚刚在西方站稳脚跟,征服基辅罗斯。刚刚不需要契丹人的支持,能够自给自足,自己打造兵器铠甲,而不在向契丹人购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