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问,错了的?-《承平伯夫人的客厅》


    第(3/3)页

    江氏也顾不上理会她和十五娘的小心思,奚家老少一起上阵,书房里摆开至少六张谈判桌,大小事项一旦议定,晋王梁仁将从黄州奚家的书桌上写定亲的奏章,盖印发给洪太宰,由洪太宰呈给当今。

    奏章由奚家的人“护送”进京,一直打点到定亲圣旨下来,再跟随颁旨的人回到黄州,这些事情不由梁仁上心,奚家会办。

    亲戚们借着这个机会走动走动,比过年还要热闹,把江氏忙的不可开交,都夸这个姑爷找的好,这是奚重固的名声所致,把江氏又乐的不可开交。

    南兴充当男方大媒的官员陆续到来,奚家又要安排接送的人,保证他们秘密进入中成省,再悄无声息的回到南兴,再加上谈亲事,人手像是不够用。

    江氏征求奚重固同意,也有心让娘家同喜,写信请娘家人出面帮忙维持,江家人的到来,又让江氏忙上添忙,不过她和奚重固都极开心,再忙也是愿意的。

    南兴的世家几乎空了,承平伯夫人在六月底有所感觉,她不知道文官们一部分在黄州或前往黄州的路上,武将能打的全在和鲁王作战,托魏临行的到来,南兴官场的士气被点染,绝不向鲁王让半分。

    起源是一阵怪风,六月的暑气荡然无存,纱帘内伏案的承平伯夫人被惊动,听着外面婆子们收东西关窗户,内心忽然有感。

    酷暑也有风吹帘歪杆倒,欢好亦有人老病衰,她向晋王妃的指望是否合适呢?

    这让她回想到丁氏,丁氏进尤家门以前,尤桐花比哥哥尤木根还要高兴,和街坊邻居的谈话里带出期望多个人对她好,弥补哥哥的粗心。

    随后一个典型恶婆娘进门,先是克扣二姑娘的衣食,再就嫉妒她的美貌,总想换成银子自己花。

    这就有趣了,嫁汉的结果是婆家的一切皆可以发卖,包括自己的小姑子,尤桐花愿意相信那荒谬的梦境,鼓起勇气向承平伯提出要求,完全由丁氏促成。

    拿二姑娘换钱是吗?

    让你一文也落不着。

    好人家不相看,卖姑为妾是吗?

    不是正妻绝不出嫁。

    按时另一种说法,二姑娘直到今天的伯夫人,丁氏的坏心眼儿功不可没,当然二姑娘没有心情也不会感激。

    丁氏挑中承平伯,因为他年老钱多,二姑娘当妾也是丁氏羡慕的境遇,可是承平伯或许很快离世,丁氏揣着钱,还可以看二姑娘以泪流面,妾没有地位,二姑娘以后将继续被丁氏拿捏,陆续的把伯府的东西送出来、偷出来,丁氏揣着钱,看着二姑娘的笑话。

    也正因为承平伯年老钱多,换成世家子弟在没有动情的情况下,不会为二姑娘一番慷慨自重的话而娶她为妻,会说激昂自重话的人可多了去。

    钱多的承平伯迫切需要能生的女子,年老的他上无父母管束,旁无亲戚进言,在认为二姑娘能生儿子的情况下娶她为妻,也就娶了。

    后来请诰封,是二姑娘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短短的时日里就知道这是贤惠的女子,这女子有独特的思想,而且她拒绝聘礼,在得到娘家尽力置办的嫁妆后,也仅仅拿出几十两的谢银。

    承平伯知道这个女子无依无靠的只有他了,他大可以放心的把家业和爵位交付,给她一世的安定。

    人心里都有美好,可是不见得都表现出来,有钱的未亡人受到觊觎是正常事情,有钱的伯爵夫人相对的会有自保的能力。

    服侍晋王梁仁一场,承平伯知道殿下的为人,他不会忘记自己的效劳,为妻子请封也是向殿下表明态度,不管在任何朝代,贵夫人们遇到梁仁这样的治理者,说理的地方总还能有。

    一个梦就让这场本该是二姑娘悲惨结局的事情变成二姑娘扬眉吐气,一场风也有让伯夫人尤桐花警醒的可能。

    ------题外话------

    下雨好看的,不过盼下雨这事儿,滋味儿没法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