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远程通信 下-《1255再铸鼎》
第(2/3)页
统合部还在两军和劳工中挑选眼力和数学好的精英,组建了一支五十人的通信部队,李大成和张乐生就是这支部队的成员。
李大成是通信中士,而张乐生得益于学宫出身直接升到了少尉,同时他也是落药要塞通信班的班长。这也是军衔系统第一次在军队中试点。
这套通信系统被通信组取名“光报”,版本号0.3.1,仍然处于alpha测试阶段。与海军使用颜色来记录信号,有“红”“绿”“开”三个状态不同,光报的信号板只有“开”“闭”两种状态,属于纯粹的二进制信号。但它使用火光作为背光,对比性更强,夜间或者轻微的雾天也可以使用。不过出于对比度、传输效率、误码率和习惯的各种考虑,他们把信息板的孔数从16个降低到8个,相应的每个孔都放大了,一次正好传递一个字节的信息。
通信组远期的目标非常宏大,要用两个字节表示大部分的Unicode字符集,不过当前显然做不到。考虑到现在的条件,他们决定仍然用两个字节来传递一个符号,不过其中只有一个字节含有真正的信息,另一个字节用来校验——其实也就是把信号板倒着展示一遍,再正着展示一遍,这样即使观察员有一个字节记录出错,也能根据上下文选择出正确的符号。
这样一来,一个字节最多只能表示256种符号,通信组请文化部帮忙,选出了一百九十七个常用汉字,再加上十个阿拉伯数字和二十六个拉丁字母,组成了本时空首个字符集《GB-233 信息交换编码字符集》。之所以没用满256个位置,是为了给信息传播的损耗留下冗余,以后也有修改的空间。
后来,这套标准不但成了通信标准,还成了文化部的扫盲标准——只有认全上面的符号,才算脱离文盲了。再后来甚至还成了各个部门晋升的标准之一,不过这是后话了。
耗尽眼力读完信号,李大成赶紧走到旁边远望养眼。张乐生把记录好的数据双手交给马原。
马原看了一眼,心中迅速把四个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十六进制,然后回忆起对应的汉字,会心笑了一下,又把本子递回给张乐生,说:“你来译一下吧。”
张乐生接过本子,他在崂山学宫学了不少进制转换的数学知识,后来加入通信部队又多次练习,其实此时已经了熟于胸了。但他还是按照流程,先在纸上依次写下四个信组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字,又迅速查表,写下了四个对应的汉字,然后恭恭敬敬递给了马原。
马原接过一看,果然是“你好世界”四个大字。他的嘴角忍不住上扬,把本子还给了张乐生,拍拍他的肩膀说:“很好,生火,把我们的‘你好世界’再传给平度要塞!”
……
山河防线上共设立了高密塔、胶西塔、蓝村塔、落药塔、平度塔、大泽山塔、新河塔七个信号站。其中,蓝村塔是前敌指挥部所在地,大泽山塔是新河塔与平度塔之间的中继站,位于平度马场西侧一处山峰上,并没有瞭望塔,其本身的高度已足以完成通信任务,由一个通信班和少量建设部派出的铁道队驻守。
今天是第一次测试,“你好世界”的信号很快从蓝村塔传到了链路两端的新河塔和高密塔,然后又传了回来,平均每个节点用时七分钟,通信效率秒杀传统的驿站系统。不过这次只是测试信号,只有四个信组,速度较快,真传递军情的话时间会长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