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莽儿驾着马车,两人朝着尉迟铁铺赶去。 韩猛并不知道那五十套炉子已经加工好,送去了田庄上,他想去看看。 如果铸造的还行,他准备再定一百套。 他没想在这种简单的炉子上赚钱,这个时代可没什么知识产权,只要他一旦使用,效果也好。 那相信用不了多久,这种炉子就会出现在那些权贵门阀的铁铺之中。 他没有铁矿也没有铁铺作坊,如何跟人抢生意,说这是他的发明创造,别人不能仿制,那就太幼稚了。 一个炉子,简单的很,一眼就看穿其结构,没有丝毫保密技术的可能性。 再说这东西耗铁,在现在这个缺铁的时代,想让普通老百姓都拥有,也不现实,一个三贯钱,快等于一头牛了。 韩猛也无所谓,与那火炕灶台一般,都不是技术难道高的东西,没必要纠结。 当然,以后的酿酒,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那就要保护住核心技术。 至少也要让他先赚一波钱。 到了尉迟铁铺,一问之下才知道五十套炉子都送到田庄了,不过尉迟恭交待铁铺多做了几套。 就摆在店铺之内,韩猛上前仔细的查看,还别说,铸造的工艺不错,唯独就是铸铁管的厚度,有些差强人意。 工艺还需要再改进,不然一个是耗费铁料,另外就是散热效果也差。 别说什么用铁皮,那是让人笑话,这个时代除了刀剑兵器,大多数铁器都是铸造。 铁皮不是不能敲出来,但那就不是三贯钱了,三十贯都不一定能够做好,而且制作一根铁皮管,没有半个月也弄不好。 可想而知五十套炉子的铁管,需要多久了。 韩猛又与铁铺管事仔细的指出不足之处,交待改进铸铁管的模具,让厚度更薄一些。 同时,他也再次定了一百套。 尉迟铁铺王管事,现在已经认识韩猛,也知道韩猛与家主的关系不错,所以是毕恭毕敬,仔细聆听韩猛所言。 等韩猛离开之后,就去了铁铺后面的作坊,与工匠交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