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下乡谈生意-《超能垃圾王》
第(2/3)页
收拾完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孟涛到大棚内割了一些韭菜放进车里,随后两人告别卫军开车离开了大院。
就在孟涛走后不久,卫军锁上大门,开着金杯车直追孟涛而去,一路上,和前边的X5保持三十米左右的距离,直到孟涛二人进了学校,卫军这才调转车头回去。
魏河村位于荣阳市往东一百公里远的PY县朱庙镇,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有三百多户,村中有塑料瓶片作坊三十三家,塑料颗粒加工厂十二家,日生产塑料颗粒可达三十吨。
除了魏河村外,包括朱庙镇甚至PY县,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为数不等的塑料加工厂,据不完全统计,PY县光是塑料颗粒加工厂就有三百多家,他们制作的颗粒远销周边几个省的二十多家化纤厂。
说是塑料颗粒加工厂,只是为了叫起来好听,说白了只是家庭作坊罢了。
作为渭河村的村长,五十多岁的刘德明这些年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当了十多年的村长,刘德明在村里威望很高,如果不经他同意,任何人都别想从村里拉走一斤塑料颗粒或瓶片。
村里人之所以愿意听刘德明的,除了他是村长外,还因为他是村里第一个开塑料加工厂的人,当初从一条简易的瓶片生产线做起,用了七年的时候,他把穷得丁当响的魏河村带成了富裕村。
就塑料颗粒而言,三十吨的日产量已经可以比拟一家中型塑料制粒厂,是完全可以和化纤厂直接对接的。刘德明之所以卖给塑料颗粒收购公司而不和化纤厂合作,自有他的苦衷,因为他曾经被化纤厂坑过。
当初给化纤厂供货,合同签的是货款一季度一结,结果到结账的时候,化纤厂的领导一拖再拖,四年过去了,化纤厂领导都换了两拨,七十多万的货款到现在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要回来。
从此以后,对化纤厂怀恨在心的刘德明宁可把塑料颗粒贱卖给二手收购公司也不愿意再和化纤厂打交道。
刚开始全村如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塑料颗粒一直卖不上价钱,刘德明见这样不是办法,他把大家召集起来,拧成一股绳统一出售,这样一来,价钱迅速稳定了下来,村民利益也逐渐得到了保障。
这样做除了拥有家庭作坊的村民得到实惠外,刘德明的好处也是不少,要想从渭河村拉走塑料颗粒,必须得他这个村长点头拍板才行,于是许多塑料颗粒收购公司开始拎着大包小包找刘德明走后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