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咱们的江湖》
第(2/3)页
可再大些,却发现有些不对头。
因为浪批也在长大啊,也在念书升学啊,偏偏他读的又是经济专业。
所有靠谱的经济模型,都是需要详实数据来做支撑的。
可根据那些史书,他是真没法做出个能说服自己的东西来。
就说唐,南寿甚至按史书记载市面上出现过的鱼种,结合海洋生物系学霸给的相关数据,去倒推当时沿海渔民的捕捞范围。
考究了小米稻米等等当时的可能品种和产量,甚至连茭白和雕胡饭都试着设定数值。
可还是没法勾勒出一个普通农家生活的模样。
不合理,跟史书上,差太多了...
可能也是他浪批的性子吧,发现有差异,那就寻找问题出在哪儿呗。
所以他开始到处乱跑,去寻找。大部分的假期都搭进去了,也由远及近的跑了不少地儿。
先是去各地县史馆,总觉得那里会有更全面的资料存在。
然后发现县史馆还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关于古代的有价值的文献已经很稀少了,但里面好玩的资料可不少。
就单说其中一种好了,地方文联。
建国之后搞建设啦什么,待那代人陆续退休时,其中有文化的一部分当时似乎就爱往文联里扎堆,出个文集什么,里面还有不少唱和。
其中有身段的,还给自己出个诗集什么。
虽然发行量通常少到不敢多想,但里面的内容挺吸引南寿。
因为那些文字里包含了诸多从民国到六七十年代的真实见闻啊。
在江南时,会读到三十年代淞沪会战的周边。原来小鬼子不但祸祸上海周围的铁路,连运河都有军机来轰炸,还有沪宁沿线当时的发电厂。
而当时为鬼子飞机夜袭电厂放火举号的汉奸,就打扮成个普通的甘蔗贩子。
等浪到河北时,会发现五十年代当时当地的顶流热议,是个县高官亲自到被误判的老农家赔礼道歉,说主要责任在自己身上。
这些画面,是在正规文献中没有的,网络上更难寻见。
偏偏也是从这些未必都精美的字句里,南寿能隐约瞧见那些更生动的岁月。
也就是这样,浪批隐隐发现了自己的探索方向。
所以等工作之后他就更浪了,出差时,旅行时,只要时间精力有富裕,都会去寻找一切能找到的痕迹。
到日国时,只要用心找,唐宋痕迹真不少。
到欧洲了,更丰富。
西葡有不少明朝画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