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扶月:“……” “不开玩笑,说正经的,那群记者已经劝不住了,今天打发走,明天估计还会来。我的建议是,尽快接受采访。” 江扶月点头,轻嗯一声。 “那明天?”萧山试探。 “可以。” 他轻舒口气:“还有一件事,隔壁q大几个老教授也想来,可能会针对对你那三篇论文的具体内容当场提问,你看同意还是拒了?” 江扶月:“没关系,都来吧。” 临走前,萧山不放心地再次跟她确认:“没有第四篇cns了吧?” 江扶月勾唇:“萧校长是想有,还是不想呢?” 萧山:“……”问题超纲,拒绝回答。 采访时间定在第二天上午十点,各大媒体闻风而动。 从q大过来的教授远不止昨天那几位,愣是把会议厅前两排都包圆儿了。 萧山轻啧出声。 何主任跟在旁边,悄悄擦汗水:“咱们明大还从没这么风光过。” 是啊,众人瞩目。 萧山:“越是这种时候,咱们越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差错。” 何主任忙不迭点头:“是这个道理。” 上午十点,受邀人员到齐,现场座无虚席。 江扶月走到台上。 提问正式开始。 记者的问题都比较常规,不难回答,江扶月游刃有余。 只是轮到几位教授提问,现场气氛便不自觉严肃起来—— 一名老教授翻出论文,指着其中某个观点,“在《小胶质细胞通过补体依赖性突触消除介导遗忘》中,你提到……” 江扶月认真听完,也拿出随身携带的ipad,打开论文:“1856年德国医生rudolf virchow观察到……” “众所周知,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的常驻免疫细胞,大约占脑细胞的10%。在过去,它们被认为是大脑中的被动旁观者,仅在受伤或感染时,才起作用……” 然后,又一名教授继续提问。 江扶月:“后生动物细胞中三种主要类型的rna聚合酶ii转录本---聚腺苷酸化信使rna(mrna)、组蛋白mrna和小核rna(snrna)……” “我尝试重建活性的人组蛋白pre-mrna 3'末端加工复合物,并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在近原子分辨率下解析出它的结构……” 她站在台上,面对业内权威、媒体记者,以及来旁观的众多师生,自信从容,侃侃而谈。 像一个发光体,无法不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明明是一场采访,可记者们听完,却感觉自己听了一堂学术报告会。 什么小胶质细胞……什么rna聚合酶…… 离开的时候,表情里还带着几分懵然。 算了,听不懂。 q大那群老教授们倒是点着头,一边讨论着,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周正奇也混在里面。 原本是没留他位子的,q大递过来的名单里也没有他。 采访进行到一半,他才像做贼一样溜进来。 结果,被萧山撞个正着。 “是您啊,周校长。” 他有点尴尬,用咳嗽来掩饰,避重就轻:“老泰山们集体出动,我不放心,过来看看。” “哦,这样啊……”萧山点点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