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3)页

    赵亮现在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发展就ok!

    行走在龙路口,看看赵家的这些副产业,学堂、技校、慈善会,看看那些饱含感激、尊敬的目光,你就能深切的体会到赵家的根基正在一点点的夯实。

    这种每天都在变强的感觉真的棒极了!

    时间进入到乾隆四十二年,赵家新一轮的扩张又要开始了。

    而且这次扩张与以往的扩张都有不同。

    因为这次扩张赵亮是红果果的以势压人。

    先前赵家涉及的酒楼、茶馆、客栈、商行、工坊等产业,要么是有金手指来相助,资金雄厚;要么就是先进技术在当家!

    可现在赵家要介入的矿场矿坑行业,就不一样了。

    赵亮可不懂怎么挖矿,便是知道现今的欧洲已经有具有实用性的蒸汽机了,那距离赵家也远隔着万里重洋。

    赵家要插手豫西南的矿业,自身本钱雄厚还是其一,最重要的是他们背后还有和珅的影响。

    赵亮坐镇周家口,手下的几名管事已经把半个汝州都给跑遍了。挑挑拣拣,很轻松的就拿下了两个铁矿一个煤矿。

    那矿产的原东家当然不想变卖自家的产业,他们营生做的好好地,凭什么转让啊?

    可赵亮连汝州城里自己岳父的人脉都没动,只靠着知州苏和泰的名帖就轻轻松松的把事情搞定了。这么一来,被赵亮仗势欺人的‘势’可就不是和珅而是苏和泰的了。

    偏偏苏和泰是上杆子的来爬,主动顶缸!

    这并不难理解。

    自从和珅发迹之后,苏和泰的态度就转变了么。

    成年人的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只要有好处,苏和泰能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吐出的吐沫再添回去。

    他小小一个五品知州凭什么跟军机大臣的密友顶牛啊?

    双方之间的地位差的那么大,赵亮再是商人又如何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