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四月初的集市,非常热闹。 梁国京城来的商贩们,约莫有两百多人。 这可比白崖镇的将军们想象中多多了。 “我还以为能来二三十人,就算不错了。” 成湛很感叹,“怎么一口气来了这么多?” 有人知晓内幕,跟成湛解释:“这还是朝廷限制了人数,否则更多。” “为何?” “安诚郡王带回去的皮草与腌肉,听说大卖。 他短短一个冬天,获利上百万两。” 成湛倒吸了一口凉气:“疯了不成?” 薛湄很清楚内幕。 她对成湛道:“小郡王将近十年铺陈了庞大的生意网。 他不是光某个店铺在卖货,而是有很多的人会帮他推销。 比如说锦绣坊,就是京城的潮流。 锦绣坊里卖皮草,若是大家都有了,哪个贵妇、千金小姐没有,过年就别想出门了。” 成湛:“……这也太夸张!” “女眷们攀比的往往就是这些,特别是大家身份地位都差不多的情况下。 谁家买不起,就是自曝其短。” 薛湄说。 锦绣坊有这个能耐。 皮草换到其他的铺子,贵妇们估计还要嫌弃它累赘呢。 有了这个名气,是小郡王十年如一日的经营所得,故而这个钱,也只有他能赚,其他人没资格。 薛湄很羡慕。 “皮草打出了名声,听闻匈奴人手里的皮草非常廉价,一本万利的事,你做不做?” 薛湄问,“辛苦一趟,赚个上万两银子回去,你怕苦吗?” 成湛:“……”说得他都有点心动了。 盐和铁是绝对的官营;粮食的话,可以打擦边球,特别是这些年风调雨顺,朝廷管束得没那么严格,尤其是粗粮。 故而,大梁国的商队带来了粗布、茶叶和麦米。 钱不行,匈奴人还是以货易货,他们不要现钱,只要东西。 匈奴人几乎不会织布,也不种植棉花,不养蚕,没有布的原材料;现在纺织羊毛线,到底和粗布不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