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吧,机顶盒,苏远山暂时还不考虑国内。 就算是远芯,也惹不起那个部门——毕竟,这涉及到电视内容这种极为敏感的传统宣传阵地,怎么可能轻易地让民间涉足。 (知道盛大盒子为什么折戟沉沙了吧?) …… 第二天,苏远山抽了个时间回到了久违的电科。 孙国桥考研跟的是电科另外一位电子信息工程的教授周行文,走的是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搞机顶盒正好门当户对。 “周教授。”苏远山轻车熟路地找到周行文的办公室。 “哟,小苏教授来啦?”周行文当初也是和父亲一起搞过单片机的“战友”,如今苏星河教授一路高升,即将接任校长,周行文也跟着水涨船高,估计系主任没得跑。 “嘿嘿,您还是叫我小山顺耳点。”苏远山把着门框,一眼便看到了正在里间的孙国桥:“我来找国桥的。” “嗯,那你们聊。”周行文点了点头,夹着文件把办公室留给了苏远山和自己的学生。 孙国桥抬起头来,见到是苏远山,微微一怔后便笑了起来,一边起身一边道:“小苏教授……” “我靠,你可别这么叫。”苏远山立马打住他:“我就问一句,我俩就平辈论论交行不行?” “……”孙国桥便一阵无语。 坦白说,因为一开始他和苏远山都各自拿了特等奖,所以他并没有认为苏远山有多牛逼……但随着远芯的崛起,又随着苏远山的各种事迹传开,特别是与苏远山在自习室内当面交流了电路设计后,他算是对自己这个曾经的“战友”有了个彻底的认识。 在纠结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开始摆正心态,也不再刻意地抵触远芯,继而很早就拿了远芯的奖学金,并签下了工作协议。 “那就跟师兄们叫,叫你山总好了,再说叫你小山总觉得占你便宜。”孙国桥走近苏远山,握了一下手,呵呵笑道:“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给你找了个好活儿。”苏远山笑眯眯地道。 “什么好活?” “你还记得你本科的时候设计的那个播放设备吧?” 孙国桥点头:“记得,咋俩还研究了好久,你还给我指出了bug来着。” “就是那玩意,现在有用了。” 孙国桥微微一怔:“你不是说这个需要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用么?噢对……其实我后面也考虑到了一种应用场景,譬如组建小区范围内的家庭影院。” 说着孙国桥便抓了一张白纸给苏远山画起了示意图,大意就是以内网为载体,在内网搭建一个影视数据库,然后依靠内网协议的高带宽来完成家庭试听播放。 苏远山这边正在跟着他的思路考虑,却不料孙国桥就放下了笔,不好意思地道:“后来一想,我这是异想天开啊……有这功夫,还不如搞个小区租碟子的铺子。” “噗……哈哈哈哈!”苏远山一愣,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 确实,这玩意劳神费事不说,成本还高,还面临着被高带宽的互联网淘汰——还真不如搞个租碟子的店铺。 “不过现在有用了。”笑过之后,苏远山把目前欧美互联网和通讯行业的现状,以及自己对互联网接入带宽的预测简单说了一下。 孙国桥迟疑地问道:“你的意思是,可以从发达国家推广了?” “是的!” 苏远山含笑点头:“你一定要相信,互联网的接入速度是一切应用的基础,除了眼瞎的国家,这几乎已经是共识。你看咱们学校的光纤通讯实验室就知道——就算经费再紧张,这个实验室也从不缺钱。” “放在咱们国家来说就是,稍稍有点想法的省份,都在协助配合电信大搞光纤工程,国内现在的口号是三年内实现adsl的全面普及,五年内光纤入户,十年内普及光纤……” “所以,机顶盒一定是未来家庭娱乐的环节里不可缺失的设备。” 苏远山望着孙国桥,目光灼灼:“怎么样?我马上就给你找一批人开干?” 孙国桥舔了舔嘴唇,慢慢笑了起来。 “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