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有条件禁售-《1991从芯开始》


    第(2/3)页

    自然是因为,这次鸿芯的krf光刻机,最核心的功能,或者说竞争力便是双工件台了——而且经过不断的调试,双工件台光刻机相比同类产品,在当前制程的效率上足足有了接近50%的提升!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光刻机效率的提升,真正要实现产能的提升,还需要对所有的工序和流程都要进行相应的提速。

    而这也意味着,这个先进的工序流程,将会第一时间诞生在国内。

    虽然现在它只用在krf上,制程节点也只能到0.18微米,但苏远山完全相信,就凭借着0.18微米的制程,也足以让国内半导体企业把所有靠产量来争夺市场的国外同行们打趴下。

    譬如闪存颗粒,譬如内存颗粒,譬如单片机芯片。

    “上面的要求出来没?”苏远山收起兴奋,先看了一眼曲慧,又望向郑振川。

    “才上报,都还没验收——你比部里领导都还要早一步知道呢。”郑振川冲着苏远山大笑。

    他的头发几乎白了一半,但整个人精神气极旺,看起来就像一个……要是把头发留起来,当场就能成仙的那种老爷子。

    “那也应该的。”曲慧一向维护苏远山,当即道:“六年前,远芯就一直在支持成光所了……那时候部里支持了啥?别说部里,就是中科院都……”

    “咳……慧姐,当时国家没钱,中科院也没钱。”苏远山笑着打岔了曲慧的吐槽:“咱们当时一年的科研投入都超过整个中科院的了……不然怎么会叫咱们是小中科院呢。”

    郑振川看着两人,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确实,远芯对鸿芯,或者说……对国产光刻机的支持是不遗余力,远不是中科院以及相关部门能比的。

    从一开始派人过来合作,又偷偷帮忙买各种禁运设备,再到后面给补贴,又专门给光刻机团队修了一栋楼……最后又爽快地拿钱建厂。

    郑振川曾经算过,远芯光是在“自己身上”的投入,就超过了十亿人民币。

    可以说,如果没有远芯,是绝对没有国产光刻机现在的局面。

    唯一有点诟病的,恐怕就只有远芯对鸿芯绝对不“将就”、不“兜底”,非得鸿芯追上国外同行才肯采购。

    现在,国外虽然已经开始进入arf光刻机领域,但国内好歹也追上了krf大部队的尾巴。

    想到五年前老总视察远芯,自己说十年追赶的时候,老总还打趣说别夸海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