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大家辛苦了-《1991从芯开始》


    第(3/3)页

    “第一季度,包括手机,yx架构,处理器,闪存,通讯设备,技术授权,电子消费产品等等所有领域在内,我们的总营收是583亿人民币……比起去年同期,增长了28%。”

    苏远山抬起头来,望向段勇平:“去年intel的总营收是多少来着?”

    段勇平眨了眨眼,微笑起来:“208亿美元,换成人民币,大概是1700亿。”

    苏远山看了众人一眼,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大家都会心一笑。

    按照今年第一财季的营收,远芯今年下半年一点都不争气,总营收超过两千人民币亿也是妥妥。

    事实上,去年开始,远芯本体的业务就已经超过了intel的营收,成为真·第一大科技企业。

    如果算得再宽一点,再算上远芯控股的企业……那远芯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是第一大科技企业了。

    段勇平含笑看着众人:“事实上,陈总所说的财务压力大,主要还是我们的投资力度也在增大。”

    段勇平又简单地总结一番后,他望向远芯高级总裁,首席财务官唐文芳:“下面请唐总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以及相关企业的财报。”

    作为出身西财,和孙西慧同一时期进入远芯的财务,唐文芳一路走到现在,早已经是元老中的元老,谁都要给面子的那种。而且唐文芳为人低调谦和,人缘极好。

    “嗯。”唐文芳含笑点头,先拿出了德远最新的财报。

    ——早在很多年前,远芯的每次高层会议都会获得整个体系内企业的财报,并拿出来讨论。到如今,这个惯例已经维持了八年。

    只不过当初是放在高管会上讨论,现在是拿到了财务会上讨论。

    这样的转变也体现了,诸如星海,德远,众芯这样的企业由过去需要远芯高层的智慧来“帮忙指引”,变成了真正独立的、能够独当一面的企业。也就是说,如今的财报分析,更多的看重财报本身,而非那些企业的发展。

    随着唐文芳分析完财报,下面各个部门和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也纷纷就自己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回答了诸多问题——别看这些人只是“部门”财务负责人,他们一旦放出去,那可都是年营收上百亿的小巨头的首席财务官。

    而此时,在一干大佬面前,他们乖巧得就跟被老师抽查的小学生一样。

    ……

    “山总。”

    或许知道今天有重要的议程,财报会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陈静便收回了会议主持,望向苏远山。

    “嗯,我简单说一下。”

    苏远山十指交叉,望向众人。

    他很有些感慨。

    “我已经有很久没有参加财报会了,一方面是我本身确实忙,另一方面,则是我信任大家——当然你们能够理解这里的信任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信任,当然不是说这帮玩数字的会不会搞什么贪污腐败之类。而是指,他们是专业的。

    “远芯从一开始走得是与众不同的路。”苏远山说着自嘲的一笑:“我曾经和郭士纳先生聊过,他指出,远芯这种模式,极其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而且远芯目前的架构,也已经成为了国内外企业研究的对象——我承认,远芯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重科研,而轻市场。”

    “但我也承认,那时候,我极为担心,远芯会迷失在当时蓝海市场中——大家应该知道,十年前的时候,是多么容易赚钱的年代啊。”

    在座的,除了苏远山,就没有三十岁以下的,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

    听到他说到十年前,每个人都露出了回想的表情,然后会心一笑。

    是的,十年前,春风吹起,正式拉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旗……

    那真的是一个可以捡钱的年代。

    “所以,我们才从架构上,强行设立了两条腿走路。一条科研,一条企业。”

    “现在看来,这条路能走通,显然是因为在座诸位的努力。”

    苏远山含笑注视着众人:“大家辛苦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