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塔利班就是阿富han(1)-《余生我们不走丢》


    第(3/3)页

    所以对于孟串儿这样的中国女战地记者来说,既可以接触到阿富han的官员和社会精英(男性),又可以深入到难民营得到当地女性和孩子的信任,因为让一名阿富han的女人相信外国女记者远远比相信外国男记者容易得多。每到这个时候孟串儿就趾高气扬:“小超砸,小隆砸,还不赶紧给大佬扛摄像机做笔记?”

    张超气得直翻白眼,李丰隆也提出抗议:“我不是小聋子。”但是两个爷们没办法,有些地方不是给孟串儿当摄影师他俩根本进不去。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南方战事越来越激烈,坎大哈、埃尔芒和乌鲁兹甘的成千上万的民众不得不含泪抛下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北方相对安全的地方建立临时避难所,喀布er城郊的难民营就是其中一个。

    他们仨到达城郊难民营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十二点了,闪亮的发现者4的防弹车停在路边,引来一群饥饿的孩子——他们想要吃的。自从上次医院采访之后,卡尼就把这辆车的使用权暂时借给了张超,就为这事,张超连着三天给孟串儿端茶倒水毫无怨言。

    盛夏的阿富han受到太阳格外眷顾,炙烤的大地放个鸡蛋滚几下就能熟,难民营就像一个敞开的巨大的经年累月也无人管理的下水道,空气中的恶臭令人作呕,不过这仨已经习惯了。

    李丰隆扔给孟串儿一个头巾:“戴上,防晒还低调。”这么做是对的,因为作为外国人在阿富han实在是太危险了,需要尽可能低调行事,融入当地生活,女性戴头巾容易给采访对象心里一种尊重而平等的感觉“她跟我是一样的。”

    孟串儿揉揉他的脑袋:“小家伙心越来越细了。”

    “你别总揉我脑袋,我又不是小孩儿。我可以照顾你。”李丰隆最近越来越不满孟串儿总是把他当孩子。

    “狗屁,你就是小孩,小屁孩。”

    “我只比你小三岁!”

    “小三个月也是小!”

    张超拍了一下孟串儿的后背:“别扯淡了,赶紧采,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地方不安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