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生态穹顶-《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2/3)页
这并非异想天开,也不是有了系统以后为所欲为,而是从现实科技出发,也能够实现的东西。
很多人一听到生态穹顶,首先想到的就是科幻小说里那种笼罩整个城市的防护罩,觉得这是一项非常黑科技的技术。
但实际上生态穹顶以前就已经提到过,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建造过类似的存在了。
著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穹顶,只不过它没有建设成球形的穹顶,而是方形的阶梯状金字塔结构。
整个工程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来说科技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决定了它的结构不可能真的造一个大型的球形穹顶。
而且受限于当时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生物圈二号实验最终失败,无法实现内部循环,不依赖外界物质。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所建造出来的相关建筑内部空间也越来越广阔,用以建造一个小型生态穹顶,并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说生态穹顶内部的生态循环,如果是真的要构建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生态圈,在陈新不使用系统升级的前提下那当然是力有未逮。
但如果只是构建一个类似于植物温室一样的环境,那简直不要太简单。
毕竟最重要的空气和水都可以从外界输入,在这样的前提下维持整个生态穹顶的运转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按照陈新的设计,计划是在地面上建造一个跨度大约在五百米左右的大型穹顶,笼罩住他的避难所所在的山体前方的区域。
然后提升这一区域的温度,并在这一区域内修建科研建筑与军营。
跨度五百米左右的大型穹顶虽然施工难度很高,但以炎国的基建能力来说并非不能完成,毕竟大型机场、车站和体育馆内部的空间跨度超过这么大的也不是没有。
再加上陈新并不打算造一个半球扣在地上,而是只打算做一个扁平状的弧形穹顶,施工技术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即便内部不设支撑柱,也是可以建造的起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