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为什么叫Java?-《信息时代之光》


    第(2/3)页

    等他离开,纳博克教授拨通了一个电话:“芒特勒教授,他答应全力以赴。”

    “这是一个好消息,他不该把上帝赐给他的天赋浪费在其它方面,他应该为数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十月份,马省理工学院得学生宿舍里,张超旸正在修改着他的博士论文,再过两周就是他的博士答辩会,七年留学,就在这一哆嗦了。

    “砰”的一声响,室友罗伯特冲了进来,一脸惊喜地说道:“查尔斯,查尔斯,有大动静了。”

    张超旸苦恼地抬起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三年同室,他对这位没事就喜欢咋咋呼呼的室友从不适应到完全习惯了。

    罗伯特却沿着自己的情绪继续兴奋地说道:“恺撒小组又出新玩意了!”

    张超旸一听这个就精神了。作为即将拿到马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学位的他,当然知道鼎鼎大名的恺撒小组。

    让恺撒小组一举成名是orglook    navigator,这个网络浏览器让全世界的网友为之激动,甚至疯狂。这玩意简直就是划时代的利器。以前大家在互联网是狗刨式,费了九牛二虎也游不了多远。不懂技术的人更像是不懂水性的人,几乎寸步难行。

    自从有了orglook    navigator后,就是有了救生圈加脚蹼,在想去哪就去那。为什么不直接上摩托艇?呵呵,你见过在游泳池里玩摩托艇的吗?现在的互联网就是个大一点的游泳池,还摩托艇!

    后来orglook    navigator很快就产品化,成立了orglook    navigator    inc,进行公司化运营。恺撒小组也成了江湖传说,有人说他们因为orglook    navigator产品化,组员都成了百万富翁。

    不过马省理工学院的人都知道,恺撒小组成员很大一部分是本校的精英分子,还有一些来自加大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蒲林斯特大学。

    张超旸看着罗伯特打开他的戴尔电脑,点开了orglook,输入一个地址,很快就来到恺撒小组的网址。主页上写着最新公告,他们推出了一个面向对象、分布式、平台独立与可移植性、多线程、动态性和确保安全性的新语言,叫做“java”,可以编写桌面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分布式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等。

    “java,好奇怪的名字。”张超旸说道。

    “好像是一款咖啡的名字。我在恺撒小组某位怪咖那里看到过,东南亚的咖啡。”罗伯特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点击着。“咦,他们首先推出了可以嵌入网页并且可以随同网页在网络上传输的applet(applet是一种将小程序嵌入到网页中进行执行的技术),还有专门针对orglook的插件。我要下载安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