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小溪山-《信息时代之光》
第(2/3)页
光这一点,就比许多拿着高水平项目却为资金发愁的人要强多了,这确实太招人羡慕嫉妒恨了!
来到一栋隐藏在树荫里的建筑物前,罗伯特一边停车,一边介绍道:“恺撒小组除了这里,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也有一个据点。这里叫小溪山,斯坦福那边的叫夏季谷。”
张超旸耸了耸肩,他到霉国留学,对霉国人吐槽的地方之一就是他们为重要建筑物和地点取名字,太无想象力和诗意。
前台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甜美的笑容差点让罗伯特忘记自己前来的目的。两人被引到一楼等候室里,一眼就看出这里的与众不同。这里有十几个沙发,但是不像其它公司那样摆得整整齐齐。它们被放在墙边,三两个为一组,围成一圈。还有几个大圆桌子,两伙人正在那里激烈地争吵着什么。
这些人跟两人一样,都是经过初选,被邀请来参加面试的佼佼者。张超旸认识其中几个人,有马省理工学院的校友,也有留学哈弗大学的同胞。
在大厅的一角,摆着两台咖啡机,四台饮料机。你想喝现磨咖啡、果汁、汽水或矿泉水,都可以,只需要解答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输入正确的答案进去就可以了。
罗伯特和张超旸很快被不同的话题吸引住了,加入到不同的争论组里去了。
张超旸参与的那一组,讨论的是如何利用orglook和java的契机,统一和规范网络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等规则,提高各计算机用户在互联网上各种信息交互的兼容性。
这一论点得到了大多数的赞同,但是也有少数人坚持所谓的“自-由”原则,对不同操作系统或不同计算机架构下的用户端交互数据不做强制规范,只是在数据中转时通过某一自适应性编译器,统一成规范数据,传输到接受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对数据源不做规范,却指望互联网中转后台进行转换,你知道它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吗?互联网上每一秒交互的数据有多少?都需要中转后台进行处理,那需要多大的运算容量和多高的运算速度?”
张超旸看到一个人在毫不客气地反驳着。他是黄种人,看上去很像华裔,年纪也不大,应该二十岁左右,说的有理有据。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出声附和。但是有一个家伙似乎很固执,坚持自-由是第一位,是天赋人-权,任何人和规则都不能剥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