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今被调任到了户部,不想着高迁了踏踏实实做个户部侍郎挺好。 徐照邻瞅着李正说道:“你说,这件事我要怎么和陛下交待。” “这个嘛……” “县侯啊,你能不能不要搞事情了,在下做个官不容易。” “我知道,我知道。”李正安抚着徐照邻。 徐照邻又说道:“县侯啊,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你了?” “你没有地方得罪我呀。” “那为何当初太医署给你看病,你给使绊子,上一次给你划地,多划了一块公主的地,又被陛下好一阵数落,如今在下的官位岌岌可危了,到了这个收税的关头,你又来这么一出。” 李正使劲摇着扇子说道:“其实我真不是故意的。” “这件事,我一定会和陛下说的,咱们先来算算账泾阳要交多少税。” 徐照邻拿起自己的卷宗,叫来了县令来一起对照今年的收成。 县令说道:“回侍郎,今年我们泾阳丰收,耕种田地有九百三十一亩,总共三十万石头粮食。” “三十……三十万石!” 徐照邻几乎要跳起来了,“你们哪里来这么多粮食!” “确实是三十万石。”县令解释着说道:“黍米三千石,土豆十万石,玉米六千石,稻米七百五十石……” 县令还没说完。 徐照邻劈手就夺过了账目,一条接着一条地对照起来。 再看着泾阳之前开垦的荒地。 在泾阳走了一圈,徐照邻对照着当初泾阳县登册的田地面积也就只有三百多亩,现如今来看确实翻了三倍。 瞧着远处的一座山,徐照邻问话道:“我记得那座山是荒山呀。” 泾阳县令解释道:“原本是荒山,县侯让我们在山上种的叫做玉米的东西,那玉米不是那么的吃水,就算是旱地里也好种,就是麻烦了一些。” 徐照邻看着远处的荒山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些植被。 再看李正,徐照说道:“县侯,要不这样吧,咱们折中一下,如今长安周边只有你们泾阳算得上是丰收,两成赋税如何?” “六万石?” 李正也是一脸焦灼,“可以先欠着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