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红”到了国外了-《我捧红了半个娱乐圈》


    第(2/3)页

    就不像是第一次拍这样的电影的新人导演。

    但一个文艺片导演,怎么可能懂得特效是怎么回事?

    不可能。

    不过现在就算是申林想继续拍摄,也需要再等一会。

    因为到了史密斯拍摄一分钟所用的片段,然后他们也制作,最后好比较。

    申林清理了片场,让史密斯拍摄素材。

    而这时,本来最想出来看史密斯他们拍摄手法的朱嘉信,就没从车上下来。

    但不代表其他特效组成员没有认真看着。

    不用史密斯说戏,张家荣和王芝贤就很好的完成了表演。

    这倒是让史密斯没想到。

    接下来就是制作。

    朱嘉信的制作团队,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机器。

    抽出几台机器给史密斯团队建立模型。

    这时朱嘉信的人,更是没有上前的了。

    因为他们一次次摸索,发现申林的想法,居然出奇的好,甚至是超出自己想象的好。

    申林在外面拍摄,每次把素材传上来,都要来确定一下他们的思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更是对制作细节提出自己的要求。

    申林说话的时候,那些后期制作人员,全都全神贯注的听着,生怕自会漏了什么。

    而且每过一段时间,看申林的眼神就发生一次变化。

    从开始的不信任,到慢慢居然出现狂热的崇拜了。

    申林会写歌,会写剧本,会导戏,会策划,会什么他们都不觉得意外,唯一意外的是,申林对特效也有这么高的领悟力。

    也是,要不然他怎么会拍《少林足球》这样的特效片段?是不是那时申林就已经开始有再创造一种拍摄手法的想法了?

    而且就现在来看,申林《少林足球》对特效的要求,是让他们第一次突破了原有认知的。

    原来特效不只是放飞想象力,更是需要务实。

    把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比想象更要完美的表现出来。

    而这次,那就是理念的又一次提升了。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申林每一次看到更进一步的样片,就信心增加一分。

    那个世界的另外一种特效制作思路,又被申林抄袭来了。

    那个世界,这两种特效制作思路各有侧重,各有喜好。

    有人就喜欢实物捕捉,有人就喜欢建模。

    发展的都很好。

    当然,那个世界的特效,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强于这个世界的。

    哪怕这个世界的特效画面是很逼真,但就是不灵动。就是不知道怎么发力,不知道细节的重要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