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转眼仅仅第二日,屠佛令便传遍大宋十五路之地。 却是无论对于大宋的读书人,还是对于大宋的普通百姓,明显赵治的身份都是最适合下屠佛领的,尤其是赵治的一段话,对西域佛教也完全是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从前大宋的百官、读书人、百姓,都可说是被一叶障目,全都知道佛教,甚至跟着皇家一起尊崇佛教,但却都忽略了一个最明显的问题,佛教却不过是外来的西域之法。 而直到被赵治一句话点醒,所有人都才发现,岂不正如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赵大人所说,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却是与大宋忠孝之道相违背,实乃夷乱中国,不足为信。 何人曾见过佛祖? 如果这一世的功名富贵都是给佛教香火修来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读书人去寒窗苦读?难道功名富贵不都是靠努力去争取的? 连大宋明事理的读书人都不信佛教,只信只有靠自己努力读书,才能考得功名,然后功成名就,荣华富贵,自己为什么要信佛教? 终于所有人都才不由惊醒发现,佛教实却不过是西域外来之法,何时竟在大宋如此兴盛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天下无论大小的佛寺,只要寺院内有着有生理需求的僧人,就必然有密室暗藏用来淫乐的谁家女儿。 而求佛不能得到的,求汴京城的赵大人却能得到,却是真正有求有应的,只要皇城卫核实准确,百姓所有的困难便都会力所能及解决。 赵大人的皇城卫又缺什么?却是缺什么都不缺钱,而且皇城卫还全都是大宋寒门子弟,是属于大宋普通百姓的兵马。 既然是赵大人下的屠佛令,那家里的佛像便也交了吧,需要钱只需要努力去做工,就能让一家人都有饭吃有衣穿,甚至还有余钱卖些别的,屠就屠吧,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第二天,当屠佛令传遍大宋十五路之地。 正在眉州眉山,未来的苏轼父亲,早已经因为赵治开始发奋的苏洵,也不由看完城里的告示,便将告示回家默写出来。 不想却正被为人慷慨、乐善好施的父亲苏序看到,结果便也不由默念一遍,然后问道:“洵儿,我看你自从知道那位赵治赵公子后,便开始发奋读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