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入驻微博-《重生之完美未来》


    第(3/3)页

    不管你的电影内涵多么深刻,编剧导演演员多么用心,可能拍出来,还不如某些爆米花电影更吸引人。

    倒不是说观众的欣赏能力有问题,虽然这是事实。

    真正阻碍好电影票房大热的,是电影制作方往往没办法找到正确的宣传方式,让观众被吸引进电影院。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电影的宣流程其实并不复杂。

    虽然赵浮生不算是内行人,但他却也很清楚这里面的过程。

    明星和常规宣传作为宣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观众来说,对影片的第一认知在于卡司,卡司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利用好卡司宣传,对影片本身的帮助是巨大的。

    所以《人在途》这部戏,也是主打这个流程。

    主演徐山争汪强,众多圈内明星客串,这就是电影的噱头之一。

    接下来是常规宣传,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宣传手段与渠道:平面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再加上各种活动,包括于肯德基和各大电影院进行合作等等。

    通过这些常规动作高质量密集性的覆盖,有利于放大影片本身所有重要元素,从而奠定票房基数,为接下来的宣打下基础。

    还有,就是话题营销。

    作为经历过自媒体时代的人,赵浮生很清楚,在社交媒体日益达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传播途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营销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焦点,而这个焦点就是话题。

    一个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就是一个最好的营销手段。

    如今一部电影,不做营销,不制造社会性话题,想裸映就拿到票房,几乎是天方夜谭,当然个案是允许出现的,只是再有魄力的电影投资人也不敢如此冒险,所以电影营销成为电影产业链上的重中之重。

    而这些东西,将会转化成为电影的口碑,进而影响电影的票房。

    在赵浮生原本的记忆里,虽然《人在途》的口碑不错,但最终票房也就只有四千多万。

    幸好电影的成本不高,只有几百万,让制片方赚的盆满钵满,这才有了后续的续集。

    而这一次,赵浮生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他的想法里,既然电影已经制作出来了,那如果不成功取得高票房,那投资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最终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还要看运气。

    毕竟这不是十年之后,华夏的电影市场展确实不够成熟。

    这一点,赵浮生其实心知肚明。

    电影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而文化产业的展,一直都跟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展息息相关。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华夏的经济展越来越快,华夏的电影事业展,也开始逐步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前十年,随着互联网的展度越来越快,人们在网络上了解的信息越来越多,电影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的电影市场,越成熟。

    一直到二零一零年开始,华夏的电影市场,终于迎来了井喷式的展,电影红利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