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一刻,在广西一隅发生的这片小小争斗,还并没有引起各大势力的注意。 接到圣旨之后,沈渊似乎是认命了。 他携家眷搬出了布政使衙门,然后就在广州的一处宅院里住了下来。 不是江南巡阅使吗? 我就在家巡阅我家后花园了怎么的? 沈渊借着这个难得的空闲,和工业部门研究铸币的事,完善商法,改进蒸汽机的应用性能。 把自己培养出来的勘探煤矿铁矿的人员,派到韶关一带去寻找矿藏。 他和妻儿其乐融融地玩闹,和众位兄弟一起练武,当年的沈少爷似乎又回来了。 说到铸币,这对于商业上的促进作用可不是一点半点。 大明朝的主要流通货币一直是白银,可是这些银子一方面被人铸成齐齐整整的银锭。 一方面又在花销的时候被剪得越来越碎,直到重新融铸。 所以在大明如果想做一个商人,第一件事就是要会分辨银子的成色。 含量不同的银子和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杂质,会让它的颜色有细微的变化。 这使得分辨银子既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同时也是把人拒之门外的门槛。 所以像是后世银元一样的银币,就可以让大家非常轻松地交易,那么之前为什么朝廷没有这么做呢? 其实就是技术不行。 这里边涉及到货币学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做的银币银子含量很高,币值等同于银子的价值,那就势必会被剪得稀烂,被人当做碎银子来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