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一夜鱼龙舞(十)-《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明允,你终于来了,啊,子瞻子由都来了,你们结婚我都没有空去,真是失礼了。”

    苏家父子三人赶紧连说无妨。

    张方平笑道:“明允,你们来得正好,我正好有事要和你们说呢。”

    苏洵笑道:“哦,是何事?”

    张方平道:“明允还记得去岁中秋时候,京师那边的传来的水调歌头一词么?”

    苏洵皱眉道:“当然记得,那首词真是绝妙,只是一个孩童真的能够作出这样的词?即便是欧阳学士的儿子,也存在着疑点。”

    张方平呵呵笑道:“中秋之后,他又有新作了,你看看。”

    苏洵接过张方平递过来的纸张:“破阵子、丑奴儿、卜算子-咏梅、青玉案-元夕……”

    苏洵越看越是惊讶:“真是他所作?”

    张方平肯定的点头。

    苏洵将纸张递给了苏轼,苏轼已经听得明白,他读过水调歌头,对那词的作者非常钦佩,他读完的时候如是说道——水调歌头旧词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苏轼的意思是,当我听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时候,已经不是刚写出来的时候了,但那首词却将我的心情全部洞悉明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真好,写得真好!”

    苏轼读完后都有些魔怔了。

    不是他没有读过好诗词,唐诗好的大把,国朝也有很多好词,只是这些词是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写出来的,那这种惊艳程度就直接拔高了两个等级了。

    苏轼正在胡思乱想,却听张方平说道:“这些诗词倒是绝妙,不过我想给你看得是这个。”

    苏轼将张方平递给父亲苏洵一本大部头书籍,上面写着国富论三字,字迹不像是印的,而是一本手抄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