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官逼民反!-《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张方平点点头,提高声音说道:“臣请弛茶禁!”
众人侧目。
张方平解释道:“茶榷法沿袭唐代,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中问题很大。
官榷制度下,官府必须维持五务十三场的庞大机构,每年所耗费的费用几乎达到上百万贯,但收入却不多。
这样盘剥园户,劳役百姓,受益的是商户,朝廷却担负了聚敛的恶名,着实得不偿失。
所以,臣……请弛茶禁!”
韩琦弗悦:“计相所说可有依据,现在国库虽然稍微宽裕了些,但茶税恐怕还是大头吧?
现在朝廷用钱的地方也多,俸禄、三军之食、百万待哺之卒、岁币等等花销,计相可曾想过?”
张方平呵呵笑道:“那是自然,我给大家算笔账吧。
按计划朝廷每年在查课上收入是二百四十四万八千贯,但实际上收入才一百二十八万贯。
除去给商人让利的四十二万贯,每年才收益八十六万贯,除去拨给园户的本钱三十九万贯,这么算下来,官府每年的毛利才四十六万九千贯而已。
区区四十六万九千贯,却要滋扰地方、园户受困、民夫劳苦,着实不合算,现在还因为茶榷出现官逼民反之事,着实是不值当!”
韩琦道:“但计相可曾想过,官府毛利收入虽然不多,但这五务十三场可以承接多少官员,咱们大宋官多差遣少,若是裁撤,这些官员又该如何安置,计相想过没有?”
张方平一愣:“这……也不能这么算吧?”
韩琦冷笑道:“陛下,这五务十三场虽然所课不多,但毕竟能够养官,若是贸然裁撤,民怨我不知道,但官怨是肯定的,还请陛下三思。”
赵祯皱起了眉头。
大宋朝讨好读书人,是为了巩固政权,现在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员也越来越多。
但差遣就这么多,的确有官员抱怨补不上缺的现象,在差遣这么少的情况下,裁撤一个这么大的机构,的确是不太妥当。
欧阳修却道:“臣倒是觉得计相建议可行,古时候山泽的利益本身就是与百姓共享,所以百姓富裕,君主也国库充足,国家也因此安定,刑罚也无需多用。
茶禁之法,不过是唐代才有,至今也就二百来年,然而臣看来,茶禁给国家没有带来多大的利益,但为患却不少。
如果能够废除茶禁,民间自然安定,百姓也多出一门谋生的生路,饥民也不会更多,朝廷也不必和百姓互如仇寇,如此功莫大焉。”
政事堂有了分歧,赵祯也举棋不定。
一场会议讨论下来,也并没有什么结果,连派兵平乱之事也没有决定下来。
欧阳辩回去之后倒是和欧阳辩说起这个事情,欧阳辩惊诧莫名:“直接派兵平乱?”
欧阳辩理所当然的点头。
“可他们都是被逼的!”欧阳辩道。
欧阳修摇摇头:“银监卫所剿灭的土匪也都是这么说,无非就是灾年没了生计,只能靠着杀人抢劫才能够面前过日子之类的话。
但灾年过了,也不见他们回去种地,这些茶农,本身就不是什么守法百姓,种茶本身就犯法。
他们不仅种了,还拿到市面上来售卖,后来还敢杀官,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欧阳辩:“……”
这道理没法讲了,以欧阳辩的看法,的确没有什么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