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高家有“四杰”-《仙宋》
第(2/3)页
他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位文学家,是当时文坛的主要领袖之一。
曹植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才华出众,“年十余岁,诵《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曹操曾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但曹植是一个典型的浪荡才子,他行为放荡、不拘小节,经常被文不及他、武不及曹彰却工于心计的曹丕算计,渐渐失宠于曹操。
曹操死后,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于长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压抑和打击,终于郁闷而死。
不过曹丕也好、曹植也罢,一个是工于心计的小人后来得志,一个是才高八斗、浪荡不羁的才子,其活着的时间都只是四十年上下。两个兄弟,一个四十岁死掉、一个四十一岁挂掉。
究其原因,曹丕刚愎自用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其自私自利到了极点。
若曹丕不去迫害自己的手足、搞出那些手足相残的家族内耗剧情来。那么当他出现决策失误的时候,至少还会有至亲之人站出来帮他扳正归途。
究其原因,曹植的自恃才高、放荡清高,从开始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以悲剧结束……
相似的情况如今也在乌蛮高家存在着,高泰明的大儿子高明量是个文武全才,其本事在征灭吐蕃那一系列战事中已是彰显无遗。
他的二儿子高明运则是一个重谋略、文采好,号称“大理国内君之下、文才首推属二郎”。但是呢、文才好的高明运可不是曹植,他是一个极其阴险、歹毒的善谋之人。
高泰明带兵上了雪域高原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恍若全军消失了一般。最后却突然杀出来,从肋部将回援逻些的吐蕃大军刺了个对穿。那次的计谋出自高明运。
高明量身入天竺领三国,要知道天竺那三个国家的国主其实也不是酒囊饭袋,也都是一些有经验、有谋略,要文有能臣、要武有悍将的家伙。
那他们为何会那么听高明量的话呢?当然不会因为他们真心臣服大宋,其主要原因还是在高明量没去那里之前,高明运已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谋算了一番。然后,他为高明量定下了一个极大、极大的连环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