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科学院缺的并非是人才,而是理论指导。 这对赵麟而言,就是个难题了。 赵麟可不是什么工科精英,这种问题,他可解决不了。 “唉,我感觉陛下传授给我们的东西,虽然非常先进,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却存在一个问题。” 科学院内,尚书宋钟和侍郎刘吉二人,正在感慨着这些年科学院的进步,当然,他们知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今陛下。 但是,这其中却仍然存在问题。 “我知道尚书大人的意思。” 刘吉点了点头,他平日里和陛下沟通最多,自然知道症结所在。 “陛下对于未来的科学,似乎也并没有深入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 “属下怀疑,陛下可能只是动用他的无上神通,预见到了未来的一些东西,所以每次传授给我们的时候,都只能说个大概,缺乏实际构造性的东西。” “很有可能。” 宋钟点了点头,眼睛微微一亮。 他回想起来,事实确实如此。 赵麟每次给他们的,都只是一个大概,就算有图纸,很多地方也很含糊,那不是一个真正熟悉科技之人画出来的东西。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陛下日理万机。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科学院上面。 “要是再能有个像陛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大宋帝国的科技,必能再提升一大截。” 两人皆是叹了一口气。 为何这世间只有一个陛下? 若是能够再出现一个伟大的科学理论者,能够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 大宋帝国的科技程度,必将发展为现在的数倍! 只可惜,这种事情没有如果。 “还是好好努力吧,争取在十年之内,能够将陛下所说的内燃机研制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稍作迟疑之后,宋钟也是开口说道。 刘吉点了点头。 十年,这都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了。 根据他的判断,十年或许不够,至少得三十年。 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 想要加快速度,不是光凭嘴皮子说就能办得到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