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港岛日报》-《港综之我要当大亨》


    第(2/3)页

    和如今销量排名第二的《星岛日报》只有一字之差!

    但现在二者之间的差距却如同天差地别,一份是畅销整个东南亚的顶尖报纸,一份只是现在港岛本地的不入流小报。

    当然,霍文峻不是不想收购《星岛日报》这样的大报社,但可惜就算他想买人家也不可能卖,即便对方愿意卖,他也买不起。

    其他诸如《东方日报》、《明报》、《信报》、《文汇报》等港岛前十的大型报纸也是一样,暂时不是他能够觊觎的。

    排除了这些大报社,剩下的报纸对于霍文峻来说可供选择的依旧不少。

    港岛地方虽小,但传媒行业却极为发达。

    七十年代是港岛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巴掌大的半岛上,竟然同时拥有近70家报纸。按照彼时港岛的人口与报纸总发行量来计算,差不多每两个半港岛人就会购买一份报纸,这个数据在亚洲仅次于东瀛。

    港岛报业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到了1982年,优胜劣汰后的港岛报纸只剩下55家,1997年更是只剩下了38家,可见一斑。

    大大小小几十家报纸看似不少,但除了最顶尖的几家大报外,其余中小型报纸的发行量实际并不多。

    而对于霍文峻来说,除非收购那些日销量几十万份的大报纸,否则的话不管是中等规模的报纸还是小型报纸,其实差别都不大。

    既然如此,相比于需要更多资金、性价比却不高的中型报纸,还不如选择收购一份小报。

    这也是他选择《港岛日报》的原因之一。

    而且《港岛日报》也有让霍文峻看重的地方。

    《港岛日报》的名字比《星岛日报》更贴近港岛,这是因为《港岛日报》的成立时间在1936年,比1938年成立的《星岛日报》还早两年,距离现在1984年已经有48年的历史了,资历足够老!

    《港岛日报》曾经也辉煌过,在创始人的带领下,锐意进取,到了1946年便登上过港岛报界第一的宝座,且一直坐到了1950年。

    只是可惜《港岛日报》的创始人突然重病去世,还没来得及培养接班人,只有一个纨绔的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