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撑病体祭祀成朝会-《我能拖动进度条路霄》


    第(2/3)页

    …………

    即将来临的清明节作为华夏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很重视的祭祖、扫墓的日子。

    作为打工人的一员,路霄是没参与过什么大型祭典的,所以对皇帝是如何祭祖也很有些好奇。

    作为帝王家的祭祀,可想而知排场一定是很大的,明朝的皇帝自从朱棣定都北京以来就将皇陵建在了现在的北郊昌平,所以如果有心的话还能见到很多古迹。

    在明代,皇帝一旦下旨谒祭皇陵,就要由六部九卿、督察院、通政司、六科十三道衙门要员随扈一同构成大内皇宫、沙河行宫、明陵三位一体的祭奠格局。

    太常寺准备祭祀祭品、翰林院撰写祭告文、锦衣卫设丹陛仪卫扈行、兵部奏请简命文武大臣居守京师、京城九门分调武臣把守各山关隘、选随扈军兵、户部给扈从官军准备行粮、工部官差修理桥梁道路、光禄寺预备御膳酒饭供具、教坊司备大礼乐……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在国家没有兵戈战事的年代里,祭祀就是最大的一件政绩。

    没有一个部门想要在这件事里缺席,毕竟每次祭祀过后都会论功行赏、大赦天下,这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一种变相的“年终奖”。

    往年里的朝觐大典,可以用兴师动众一词才形容。

    可是这一次由于皇帝陛下身体有恙,一切从简,倒是让很多对上班一词闻之色变的官员们暗暗松了一口气!

    前往十三陵的行程取消改为紫禁城中遥拜先祖,当天场面盛大的天子躬祭,由于天子无法亲赴山陵行礼,也自然的被削减到了一个形式性的过程。

    消息传出时,官员小吏们都有些愕然。

    大朝觐仪式如果被削减成这副样子与日常的朝会起居也没有任何区别啊?

    这样一来为什么不取消算了,直接升朝理政不是更好?

    哦,差点忘记了。这位皇帝已经近三个月没能亲自升朝,所传政令都是六部主官和亲近太监传出的旨意……

    在众人满腹狐疑之中,清明节那一天便越发临近了。

    …………

    离着大日子越来越近,北京城中的气氛也变得越发紧张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