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故事之后是事故-《重生光影年代》
第(2/3)页
类似的问题《模特队》国内首映时记者就不止一次提出来,当时已经百花最佳女配的陈晓艺回答得云山雾罩:“才华、理念出众,尤其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起我们大家的共鸣。”
濮存析则很认真,慢条斯理表情凝重,目光似乎穿透了时间:“去年也是这时候吧,苏导到人艺找老同学胡笳,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秋冬装现场表演很成功,刘倍春风得意表现犹其出众,不亚于专业模特。
最终陈锦在众多模特簇拥下走出来,对欢呼鼓掌的观众致意。
李奥亲自操刀拍摄了全程,以后这些影像将在各专门店循环播放,配合许多明星的穿着画报,将起到很好的导购作用。
随后开了记者会,陈锦是主角,表达了对苏长青知遇的感激,而且坦言设计理念受他深刻影响。
这些话苏长青提醒过她别说,可陈锦还是忍不住了。
有记者质疑:“苏长青导演去年才大学毕业,似乎并没有服装设计一类背景,是如何深刻影响你的呢?”
话外之意很明显,这马屁拍得太过头了,他二十出头的人怎么可能啥都懂。
陈锦讲了自己的故事。
这些倒是苏长青教她的,想要记者印象深刻,观众、读者能够留下印象,得讲出自己的故事。
二十年后这是烂招,被各种选秀节目的选手用臭了,但现在还是一招鲜。
陈锦从她家世代在江南织造当差说起,谈了对长辈的记忆以及自己的童年,重点当然是如何学习传统制衣技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具体细节经过了苏长青艺术加工,道来娓娓动听十分感人。
最后说到了北漂之路,如何四处求职皆碰壁,如何在潘家园替人缝补古董衣物,而设计的古风服装摆摊无人问津。
最终谈到经胡笳引荐得到苏长青赏识,当即签约四维,之后就加盟了《公主的决断》和《模特队》剧组,而且设计理念也是在这段工作期间渐渐成型。
“苏导的美学眼光超越时代,我不但得到直接的艺术指导,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也受益匪浅,京歌的诞生离不开他的智慧指引。”
最后这句马屁不是苏长青教的,又是陈锦即兴发挥。
这个故事很精彩,记者们很喜欢,洋洋洒洒写出来总编肯定也喜欢,篇幅上就比较好交差。
这场发布会相当成功,京歌经营团队顺势又在上杭广深搞了几场表演,都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支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