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朕实在太难了赵岩》


    第(3/3)页

    “吴老,大周可千万不能因此毁于一旦啊,此刻,城内读书人的愤怨已成鼎沸之势,你必须要带我们站出来了!”

    “陛下刚登基,或许并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我等言官一定要告知陛下啊!”

    “现在的文相对陛下言听计从,完全任由陛下胡来,我们也应该去弹劾他!”

    ……

    御史大夫吴崇听着众人的议论,一直都没说话。

    昨晚深夜,集贤院院长刘朝同来找他了,在走之前,刘朝同留下的一句话到现在还在吴崇的脑海里徘徊。

    “咱们这位陛下行事别具一格,有成为千古圣君的潜质啊,我觉得,跟着他,咱们也能成为千古名臣。”

    听到这句话时,吴崇都愣住了。

    这个评价太高了,大周开国以来,历经十帝,可是没有一个能称为千古圣君的。

    吴崇对士大夫阶层目前产生的负面作用,其实也是很清楚的,但他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不想每日都活在危机感中。

    他思虑了半天,朝着众人道:“我老了,此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吧!”

    ……

    又一日,距离十日一朝的时间,只剩下一天。

    而武帅杨兴怀也将在朝会之后,离开长郸城。

    而此刻,赵岩的龙案之上,已经摆满了折子。

    一个个文官们贼能写,每个人都是洋洋洒洒几千字,并且情绪相当亢奋。

    赵岩拿着御笔,翻开一个奏折,草草看个开头,看个结尾,批了两个字:已阅。

    但凡反对斩杀崔万山的奏折,赵岩都会批两个字:已阅。

    但凡反对斩杀崔万山,并且以辞官为威胁的,赵岩都会批两个字:准了。

    但凡支持斩杀崔万山的奏折,赵岩都会批两个字:不错。

    批阅了一个上午后,赵岩觉得自己的书法明显见长,并且如同签名一般,速度越来越快。

    但一旁的萧敬业、刘朝同、潘文岳,却是愁眉紧皱,以辞官为要挟的大多数都是文官,赵岩这种批阅方式,到明天,中书省和御史台有一小半人都要下岗。

    于是,他们只能不断挑拣,将奏折先压下来。

    而此刻,一些官员们已经开始打腹稿,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丰富而多元的诡辩技术,以及满腹经纶的知识体系去逆转小皇帝赵岩的决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