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强渡海峡-《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3/3)页
大风连绵不止,眼看到了月底,郑军携带的粮食已所剩无几,郑成功焦虑万分。
如果无限期停驻澎湖候风,不仅会影响军心,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无法按预定日期开进鹿耳门港……
郑成功是个心思缜密的将帅,战前,他早已摸透了当地的水文和地形情况。
根据郭怀一的亲信郭斌汇报,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或者十六日的大潮。
只有在此时,水位要比平时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驶入,如若错过时机,就不得不向后推迟半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当机立断,决定冒险强渡海峡。
鉴于风大浪险,一些将领力劝郑成功不要贸然从事,要求暂缓开航。
“冰坚可渡,天意有在……”
郑成功果断地说,“若不然,这么多官兵,岂堪坐困此岛受饿?”
众将见他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多加言语。
于是,郑成功下令:“传令,全军早早开饭,今夜起航。”
六月三十日晚,郑成功亲率船队,冒着暴风雨,连夜强渡海峡。
与风浪搏斗了大半夜,四月一日拂晓,他们终于抵达北线尾岛北侧的鹿耳门港外。
船队一下锚,郑成功就换乘小船,由鹿耳门登上北线尾海岸,亲自踏看地形,并派出精良的潜水健儿潜入台江内海,侦察赤嵌城红毛的情况……
……
说起来,郑成功之所以选择在鹿耳门港突入,一是因为这里海岸曲折,航道狭窄复杂,而是他想先打赤嵌城(即普罗民遮城)。
尼德兰红毛重兵盘踞的热兰遮城,与赤嵌城之间有一个内港,叫做台江。
台江的西南面,有七座海中山屿相连,叫做七鯤鯓岛,每座山屿相距一里多,彼此毗连环护。
红毛修筑的热兰遮城,就在台江西侧的一鯤鯓岛上,一鯤鯓岛北面,隔海有一座名叫北线尾的小岛,其间的海面,就是大员港。
而北线尾的北侧,即是鹿耳门港,两处港湾正好被这座小岛隔开,红毛城头的火炮,够不到鹿耳门。
而赤嵌城则处于内陆,台江的东岸,两城相距十余里,互为犄角。
由于红毛在热兰遮城的防御很强,郑成功决定各个击破,先打相对薄弱的赤嵌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