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与我何干?-《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2/3)页

    关羽临行前,楚云曾单独对他再三嘱咐过一件事,那就是不得伤害刘琦的性命。

    此次率军来援,楚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宛城之危,而不是与荆州全面开战,若只是击败刘琦这五万大军,刘表军力受挫,至少最近一年里都会变得安分,但刘琦若是死在此役,楚云与刘表就会结成血海深仇,极度不利于日后曹操与袁绍全面开战。

    单论对付袁绍,就足够让曹操头疼的,若是再腹背受敌,南北两线作战,也许曹、袁之间战争的最终结果,将会发生违背历史的改变。

    而这,是楚云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极力避免这种情况,楚云对关羽千叮万嘱,绝不可伤及刘琦性命。

    但此事楚云只说与关羽一人,贾诩会知道此事,唯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楚云不谋而合,想到一处。

    同时,楚云也弄懂了贾诩的如意算盘。

    既然刘琦不能杀,不如在奉还给刘表时,做个顺水人情,谎称刘琦公子被俘后,张绣、贾诩二人为保全公子性命,不得不屈身归降曹操,换得公子平安。

    如此一来,贾诩、张绣的归降,就变成换取刘琦平安的交易,那么刘表非但不会迁怒于他们二人的家室,还会感念二人功劳,将二人的家室奉还给他们。

    在大多数人眼中,贾诩、张绣是有恩于刘表的有功之臣,若刘表还将他们的家室扣留在荆州作为人质,难免声名狼藉,成为他人口中的“忘恩负义”之人。

    这,就是贾诩的计划。

    先前,贾诩说,他也在等,原来他与楚云等的,居然是同一件事——刘琦的败报!

    现在楚云不得不承认,他对贾诩生出了真切的钦佩之意。

    以贾诩的能耐,打算弃庸碌无为垂垂老矣的刘表而去,而慧眼识明主,选择在这最恰当的时机投靠昔日得罪过的曹操,这算不得什么,换作任何一位有眼光的优秀谋士都做得出这一正确的判断。

    但如此巧妙地利用身为敌人的楚云的计策,将计就计为自己与张绣创造一个完美的投降机会,就当真是太过高明了。

    深吸一口气,调整心态后的楚云又道:“最后一个问题。”

    贾诩微微一笑,示意楚云随便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