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三 治水蛊-《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1/3)页

    王勃的滕王阁序有言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李郸道如今到了鄱阳,所见却不过荒草萋萋。

    而本地居民也是一个一个的面色浮肿,肚大如牛。

    这是血吸虫病。古代称为水蛊病。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士子不愿意到南方做官的原因。

    什么瘴气啊,水蛊啊,毒蛇啊。

    这样一比对,北方就显得可爱多了。

    不过经济重心的东转南移是不可避免的。

    北方虽然更适合居住,可是战业频繁,对天灾人祸的抗性更大。

    百姓难道不知道南方多水蛊,多瘴气,可为什么还要不断迁徙到南方去?

    水蛊侵犯肝胆,膀胱,肠道,引起腹水,压迫内脏,往往死状凄惨,人瘦如骷髅,但是肚子大得却像怀了双胞胎。

    后世治理此病的方法是将治理水蛊的经验,方子,预治,写成了手册,并广泛传播。

    在源头上将中间宿主,钉螺尽可能的消灭。另外喝开水,下田下水穿胶鞋,也能阻止一定的传播

    如此也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

    那时候的人力物力,也不算发达,却也将此病消灭,可算愚公移山的典范了。

    李郸道来自然也是照抄作业,开始为鄱阳百姓治起病来。

    只不过李郸道用的法子是中医法门。

    李郸道化作游医,铃铛响个叮当。

    说了几句治大肚子病的话。便引来了一个老农要来试试看。

    老农说着一口江西方言,李郸道也是听不懂。

    李郸道看过他的舌苔,又把了脉,腹部触诊之后,略微思量。

    随即打算用消膨散来治病。

    随后便让老农亲自抓来了一只大蟾蜍来。

    五月,正是蟾蜍抱对的时候,老农随便就在田中抓了拳头大的蛤蟆数只。

    李郸道也不忌讳五毒,随手抓来,往蛤蟆嘴里塞入花椒,干姜,肉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