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哈哈,大家就都别忙活了,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白二爷也瞧得心情舒畅,感觉真没白花心血培养这个徒弟,这一家子都是懂得感恩的。 “大爷,您尝尝俺们山里的榛子。” 张家老五从柜子底下,搬出来一个专门砸榛子的大铁家伙,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几个坑。 这时候还没有那么方便的开果器,农村都用这东西。 把榛子放到坑里,上面用个家什轻轻一砸,榛子坚硬的外壳就裂开了。 白二爷也是盛情难却,尝了几粒,满口生香,还真是好东西。 喝了口茶之后,白二爷打量一下屋里,彩电,冰箱这些高档的家用电器都十分齐全,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他也知道夹皮沟的情况,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 要是换成别的地方,就这一窝小蛋子,都能把这个家给吃穷。 那句老话怎么说的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聊了一会儿家常,白二爷晚上就在这里住了,刘青山也就和鲁大叔告辞。 随后的两天,大家又起早贪黑忙活,总算是把这些老物件都包装完毕。 然后从县里的统一食品厂调来十辆大卡车,这才算是把东西都装好,外面再用网兜一罩,每辆车里都有一名退伍兵押运,确保万无一失。 再汇合李铁的车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 卡车大队后面,还跟着两辆吉普车,有刘青山和李铁以及老帽儿等人坐镇。 就算这样,刘青山还是不放心,又把师父也请来押车。 哑巴爷爷也正好要去首都,汇合米国那边的代表,一起采购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所以也就带着小六子一起随行。 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车队平安抵达,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除了扎了两次车胎之外,总体还算顺利。 偶尔遇到一些小故障,司机都是汽车兵出身,很快就排除。 当晚车队就在影视城这边驻扎,旅途劳顿,大伙都累够呛,早早休息,只是把金胖子和李研究员等人送回家。 刘青山把准备好的两个大信封,分别塞到二人手中,劳务费是必须的,后续还要麻烦人家呢。 这些藏品,都需要开具鉴定书。 李研究员推辞一下,也就收了,等他上了车,金胖子才把信封交还给刘青山: “青山老弟,咱们的关系,就不用这个了,你要是再见外,我就把那事满世界嚷嚷去。” 见他说的真诚,这是真当成朋友相处了,刘青山也就没有再勉强,大不了,以后找机会再弥补好了。 等到第二天,李铁先带人去把黄金什么的,和海明珠完成交割。 而刘青山也跟着去了,这俩地方都挨着。 博物馆的改建已经完成,不过订做的陈列架之类的,还没有就绪,但是运回来的这些物品,已经可以入库。 不光是这次运过来的,还有琉璃厂宅子那边,也有一批;还有史家胡同老宅子里,也同样有不少。 “还真得办个博物馆,不然的话,这么多物件儿,真没地方放。” 鲁大叔乐呵呵地说着,等博物馆成立之后,他就是名义上的馆长,当然高兴了。 足足忙活了一天,算是全部入库,大伙也算是彻底轻松下来。 刘青山这才回琉璃厂的家里住了一宿,结果第二天就接到金胖子的电话: “青山老弟,我师父要去你那里,不知道方便吗?” “好,我这就开车接你们。”刘青山当然满口答应。 金胖子说不用,他老师也有轿车接送,问明了地址,就撂下电话。 刘青山也开车拉上师父和小六子,一起赶过去。 当初,那位老先生的眼疾十分严重,几近失明,是哑巴爷爷出手,这才控制住病情,这次,正好就当复诊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