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225.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在女权是天使》


    第(1/3)页

    楚国。

    边境有一个被叫做泗水的地方,因泗水湖而得名。

    泗水地方不大,只有一镇之地,地理环境不错,虽是边境,但打仗也不会太过波及,所以人们生活还过得去。

    尤其是新帝登基后震慑周边寰宇,边境百姓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

    这天,泗水镇的人们照常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大人们或经营自己的小生意,或出工务农,孩童三五聚在一起上街嬉闹,撞到行人只是笑嘻嘻扮个鬼脸,然后又跑开了。

    总得来说,和以往并无不同,直到突然传来一声怪叫,打破了这丝喧嚣:

    “大伙儿快看呐,那是个什么东西?”

    原来是茶楼的店小二,忙活完手头的事抬头擦汗,无意间看到天上飞着的什么东西。

    众人闻言,纷纷望向头顶。

    只见一团火红色的东西由远及近,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划过泗水镇上空,径直飞向了后面的山林,林中很快传来一声巨响,整个泗水的人都被惊动了。

    “那是什么?”

    “不知道啊,声音好可怕。”

    “要不要去看看?”

    “可是,有危险怎么办?”

    “……”

    也不知是谁说了句“会不会是神仙显灵了?”

    人群再次炸开了锅,甚至有人当场朝后山跪下,嘴里念叨着神仙保佑。

    茶店掌柜走出来踹了那店小二一脚,说道:“狗屁的神仙,我看啊,是妖怪才对,山里蛇虫猛虎多的是,说不准就有只成了精的,再说了,要真是神仙,也犯不着这般惧吓我等,说不定那就是上天对精怪降下的神罚,毕竟成精乃逆天而行。”

    众人一听,觉得这话好像有理,风向立马就变了。

    “呀!若真是妖怪,那可怎么办呢?”

    “是啊是啊,停战才多久就开始闹妖怪,根本就没有消停日子。”

    “妖怪要来吃我们了怎么办?”

    “……”

    茶楼掌柜抚着羊角胡思索片刻,说道:“为今之计,恐怕就只有捉妖一道了!”

    “啊?捉妖?”

    掌柜点点头:“没错,就是捉妖,只有彻底消灭它,我们才能安宁。”

    顿了顿,他继续道:“诸位且听我说,我听闻陛下有支大军就驻扎在山的另一边,而这支大军会仙法,打仗时两军对垒,结果第二天,敌军的武器全部消失,不战而溃,而陛下也正是靠这支军队,才震慑宵小,给我们边境百姓安宁。”

    这时人群中有人道:“老掌柜你又在吹牛了,为何这种消息我们会不知道?”

    掌柜斜睨了那人一眼,不屑道:“我自有我的方法,现在也不怕告诉你,我侄子的大姨的二舅家的姑姑的亲孙子,便在此军中任职,就是他亲口告诉我的,这可是军事机密,要不是怕这妖怪惑乱乡里,借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说。”

    “而且你们知道最神的事是什么吗?军队大捷的第二天,敌军的所有武器,全部出现在了我方的营帐里,包括敌方首领的人头,原来还未交战前,大军里便有人使用仙法,活捉了那寇首。”

    “所以啊,你们听我的肯定不会错,只要我们县令大人层层上报,若那妖怪死于神罚,只算做它运气好,若没有,等大军一到,那也必死无疑,到时候献给圣上,必然是大功一件呐。”

    茶楼门口的人越积越多,群情激愤之下很快便被说动,一大群人浩浩汤汤向县衙走去。

    ……

    泗水后山,山高林密,是一座天然屏障,两国交战都是在另一边,山中危险,所以很少有人去深处,就是去了,回来的几率也不大。

    而此时山林中的某处,高大的树木被拦腰折断,残枝败叶不计其数,断口处还冒着浓烟。

    地上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百米米的大坑,土壤外翻露出狰狞的树根,可见其冲击之大。

    这时,林间一双透露着好奇的眼睛,透过草叶间隙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大坑,见没什么危险才敢从草丛里钻出来。

    是个年龄看起来不是很大的女孩儿,穿着洗的有些发白的宽大道袍,束着一个简单的女子发髻。

    她有些奇怪的看了看周围,然后朝正中心走去。

    因为身后药娄和衣袍的缘故,女孩儿走的艰难,时不时停下清理枝叶,哪怕如此,也会一不小心摔一下,而她好像对此习以为常,很快便站起来拍拍灰尘继续前进。

    终于,在走过百十来步后,女孩儿到了大坑中心,这里倒没有拦路的东西,一眼看过去只有里面躺着的一个人。

    女孩儿被吓住了,瑟缩着不敢上前,她不确定这人是不是死了,但好在冷静下来后发现这人胸口有起伏,而且皮肤是热的,大概只是昏迷。

    待看清这人容貌后,女孩儿悄悄红了脸,她想这大概是某个大家族的后人,从他身上的衣服也可以看出来,同在一个环境里,自己身上已经脏兮兮的,而这人却不显狼狈。

    不知道此人为何昏迷在此处,外面不见伤口,那大概是伤在里面。

    女孩儿想到平日里师傅的教诲,犹豫一番后将身后的药娄取下,小心放好,然后将这人从地里抠出来,背着往山下走去。

    山下有座道观,平日里不见香火,只住着一大一小两位道姑。

    这两位是十多年前来的泗水,那时候还在打仗,多的是逃难的人,这种情况很常见。

    镇里的人见是位女道长,还带着个孩子,就动了恻隐之心,合力给修了个观,平时多帮衬着。

    要是谁家有个小病小灾的,也会请女道长看一看,这道长不会道法,但医术了得,这些年获得镇上人的尊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