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汉文帝刘恒-《皇上您该去搬砖了》
第(2/3)页
与戚夫人母子不同,这对母子几乎是没有什么存在感。
或许对薄姬而言,刘邦只不过是一个强抢自己这个寡妇的地痞。或许是她知道自己没有任何资本去争斗,又或许她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更或许从自己的结发丈夫死后她的心也死了,总之就算为刘邦生了儿子,她还是依旧没有任何“母凭子贵”的想法,极少和刘邦见面。每日里苦读《道德经》,寻求“清净无为”的人生境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也正因为没有任何存在感,吕雉大举屠杀和囚禁刘邦的爱姬时,她成为了极少数被放出宫的女人之一,和儿子刘恒一起去到了分封的代地,成为了代王太后。
刘恒的藩地代地地处西北边疆、毗邻匈奴,治下也都是些荒漠贫瘠地带,根本就没有任何皇子愿意去。
不过刘恒倒无所谓。在母亲的影响下,他的思想也倾向于“清心寡欲”,推崇黄老学说。其在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采取“无为而治”的理念,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
不管是在刘氏皇族还是吕氏外戚眼里,那都就是一块无公害的地方,一对无公害的母子。大多数时候,都会忘记还有这么一个藩王存在。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朝中无数次风云变幻,他们母子都安安静静地活了下来。
造化弄人。
那些不可一世的精英们斗得你死我活,最后皇位却落到了这么一个自己压根就没想到当皇帝的藩王手里。
刘恒即位之后,依旧是采取“无为之治”的国策,无论内外均是采取谨慎对待的态度。对待势力膨胀的诸侯王,一直都是以德服人,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才会以武平乱。对待武力强大的匈奴,则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对百姓则是兴修水利,厉行节俭,废除肉刑。在他手里,从刘邦至吕后时期的人人提心吊胆,变成了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刘恒寿终正寝后,汉景帝刘启即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同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父子两的功绩成了史书上赞不绝口的“文景之治”。
李世明给张淑妃讲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