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乡里乡亲-《科学养人》
第(2/3)页
有那心思灵活的马上就划算起来了,喂猪就是家里的剩饭剩菜,加上一些菜叶子,饲料成本不多,如果能保证猪苗成本不受损失,现在的猪价,显然是有利可图的。
就算不想卖钱,自己养上一两头,全家人一年的猪肉都能保证了,不用再去市场买点肉,都生怕人家割多了,付钱的时候心疼。
“数量有限,这批就四百头,现在喂了,正好过年时候杀年猪,下一批就要等四个月了。”
自己扣下两百头母猪,把猪舍装满,多余的四百头才拿出来卖,现在整个镇上都没猪,四千头都把大家房后面的猪舍装不满。
有那胆大的,马上就拿定了主意:“你要真保证病死退款,我买两头!”
什么事只要有人带了头,后面的人就容易跟风了。
虽然张长吉的猪崽价格比市场上的贵三五百块钱,但他的猪崽比畜禽市场里面卖的要大上十斤左右,最关键的是,不用担心猪万一病死,自己的钱就打了水漂。
你一头,我两头,一个上午,就卖了一百来头出去,张长吉负责帮人挑猪,胡昭玲负责收钱。
老张则一边负责从猪场往这里运猪,经过人群的时候,顺便夸人家眼光好,挑的猪漂亮;还跟人家拍胸脯,强调老张家信誉第一,绝不会哄骗乡里乡亲。
随着挑好猪的人越来越多,张家门口的人也逐渐少了,等到最后,就剩下五六个人,围在张家门口,看着人家将猪往家里赶,满脸的羡慕之色,也不说话,也不肯走。
张长吉和胡昭玲对视一眼,知道麻烦来了。
先走出来的是一个六十多的老太,一身衣服虽然没有补丁,但也洗得发白,脸上的表情带着希冀,难为情,惭愧,看得张长吉一阵心酸。
农村就是这样,各有各的苦。
孤寡老人没什么保障,只能靠着种一点菜挑到市场上卖,换一点生活费。如果再有一点慢性病,基本就是苦熬日子了。
双手抓着衣角,期期艾艾的开口道:“张家的,能不能…能不能赊一头猪崽给我,我喂大了,一卖掉就给你把钱送来?老太婆实在是手里没有这么多钱,就请你帮帮忙?”
其他几个也是用同样的目光看着张长吉,张长吉打量了一下,这几个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农村长期劳作,身体还算硬郞,但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那种经济条件很差的,想必都是抱着同样的想法。
农村人见识少,但并不代表他们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