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敢战乎-《蜀臣》


    第(2/3)页

    倒不是对魏延的一意孤行麻木了,而是从劫营的人数中,便可推断出魏延真不是那种逞强斗勇的莽夫。

    他的用意,就类同于昔日曹操征江东,甘宁以百人劫寨一样,乃是敌众我寡之下的先声夺人、鼓舞士气。

    丞相早就明确告知,不管逆魏围城多久,陇右都不会有援军来了。

    但这个消息,除了魏延与关兴知外,其余人皆不敢让知。

    他们担心逆魏困城久了,士卒们情绪压抑久了,会对无有援军感到绝望,进而陡然爆发类似营啸的不利现象。

    人终究是食五谷杂粮的,非如草木般无欲无情。

    因而,魏延便是打算先趁夜袭击一场,不求杀伤,不求焚毁辎重粮秣等,但求让士卒们觉得逆魏不过尔尔。

    纵使数倍来袭,有他们的将军魏延在,就可以将之视为草芥!

    不足为惧也!

    昔日甘宁劫营的战果,乃是斩杀了数十人,焚毁了些许鹿角(砦)。

    但诱发了魏军各部鼓角争鸣,皆举火以探虚实、人马鼎沸作声,乱成一片。

    劫营归来之时,东吴各部营寨鼓吹大作,人人山呼万岁,士气大震,无一江东士卒觉得数倍魏军可畏之。

    是青史留名的壮举。

    亦然是战局处于劣势的无奈之举。

    毕竟,有马革裹尸的觉悟,并不代表着就愿意拿性命作为赌注去焚毁几重鹿角。

    且关兴不担心的另一层原有,乃是天时地利都在魏延这边。

    天时,自然便是魏军远道而来,人马皆困乏、立寨未稳。

    而绝对的兵力优势,也会让他们心中产生“汉军不会出来找死”的惯性思维。

    地利,则是祖历城如今仅有一个城门以及临水了。

    从南往北流的祖历河,蜿蜒到祖历城时,其支流关川河已然注入,水势大涨,亦然大作的水声可以掩盖魏延等人的声响;冲刷出更大的河滩也生长了密密麻麻的芦苇荡,可以掩藏魏延等人的踪迹。

    恰好,夏侯儒在城南、郭淮在城东,城北的魏军很少。

    那是因为南高北低的地势,让魏军对城北发起进攻会更加费力。

    是夜二更。

    魏延领着两百部曲,偷摸以绳垂下城墙,人不举火,口皆衔枚,遁入芦苇荡中。

    潜行至魏军北营外两里,目睹魏军布置鹿角三重,警戒火堆连绵成线,无一熄灭者;巡夜士卒三队轮流行走警戒,几无拔鹿杀入的空隙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