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叛乎-《蜀臣》


    第(3/3)页

    虽说,黄华此举的最大缘由,乃出于担忧张家势大后会自己不利的私心。

    但谁也不敢保证,张家就对魏国忠贞不二!

    毕竟是边陲之徒嘛........

    在雒阳庙堂济济有众的关东世家,本着规避隐患的心思,改变了河西督将的人选。

    至于贾栩也是河西人,那倒无须担忧。

    贾栩可没有张家那样的威望。

    就算他有反意,也无有多少人甘愿卖命。

    另一缘由,乃是先前魏国推行“边人治边”后,源于丝路贸易利益积累的旧怨。

    张家控制的两郡之地,都属于河西走廊的最末端,从中原转运而来的丝绸、茶叶等物资,流转至敦煌时已然身价百倍——沿途的各郡县,为了搜刮钱财扩张自身实力,将关税定得尤其的高。

    而张恭先前任职过西域戊己校尉,受父辈恩信束缚的张就,常常迎来西域各小国商队的抱怨与申述,对此自是无法容忍。

    但任凭他多次愤慨置书,都无改各郡县敛财之心。

    身为凉州刺史的杨阜出面干涉,那些太守便皆将此事推诿于各县僚佐,回书与当面都信誓旦旦声称要整治,但情况也消停数日后又一切如故。

    来来回回的推诿,最后不了了之。

    张家无奈之下,为了平复西域各小国商队的怨气与维护张家的信义,只得遣骑从西海郡沿着大漠边沿前来鹯阴城塞取丝路物资。

    上千里的路途,来回奔波损耗的人力物力,让张家心中愤慨不已。

    哪怕是如今丝路贸易因为战事断了,但张家依旧耿耿于怀。

    贾栩觉得,如今张家托辞不出兵,就是因为前番种种积怨所致。

    但仓慈所禀之事,张家不惜撕破颜面,也要出兵夺走联通张掖与化外羌地的谷道,则令他心神不安。

    那化外羌地盘桓的,近是胡虏治无戴与白虎文,远是烧当种羌部落。

    且皆曾随逆蜀入寇过魏国!

    莫非,张家已投蜀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