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安贫-《蜀臣》


    第(3/3)页

    弃官归隐的庞淯与杨丰也在此列中。

    只不过,人情练达的丞相,并没有劝他们二人拥汉。

    而是请他们以自身威信,劝说乡梓黎庶不要受魏国官府以资财所诱,沦为填沟壑的白骨。

    至于为何以《千字文》相赠,则是因为丞相让郑璞处理河西事务。

    试问,一旦《千字文》在河西之地传开,各家豪右及寒门皆抄录归去给子侄启蒙,是否会多些诚意与郑璞商谈呢?是否会觉得大汉对河西士庶比魏国更加仁义呢?

    而庞淯获赠字书时,也能隐约猜到诸葛丞相之意。

    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开设了蒙学。

    他已退隐了,亦老了,对汉魏军争已不想关注。

    他只知道用《千字文》给乡梓稚童启蒙更胜于《急就章》,如此理由就足够了。

    “文策,兴文教乃是大善之举。你莫要因有刺郑之举,便觉得无颜抄录其所作的新字书。”

    大致叙罢缘由,庞淯还叮嘱了一句。

    “诺,简定如先生所言。”

    李简听了,连忙敛容拱手而应。

    旋即,似是想起来什么,又面有急切劝说道,“先生,汉魏之战方兴,胜负未见分晓。今先生以巴蜀什邡郑子瑾《千字文》授学,恐河西督将与郡守将以此为由,对先生不利矣!简知先生自身不惧,然还请念及家人,将此字书暂且藏之。”

    的确,若是大汉战败、河西走廊不易帜,庞淯用郑璞所作的字书授学,定会被些有心人以此为由诘难。

    如素来忌惮他名声的酒泉郡守黄华。

    因为表氏县的士庶们都习惯了,若遇事便来寻信誉甚著的庞淯决之,而不是依着黄华定颁的政令。

    且庞淯虽弃官而隐了,但仍旧拥有魏国关内侯的爵位,享受免赋税等优待。

    享魏爵位,而以汉臣之书授学,终究不太合适。

    但庞淯对此却不以为然。

    不是觉得李简杞人忧天,而是心有所倚,“文策无须忧心。战事虽方启,然贾督将兵出河西之时,便是败局已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