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大概二十出头的年龄,皮肤白皙,目光锐利,浓眉如剑锋一般插入鬓角,面颊上有着浅浅的法令纹,唇线分明,有着一股儒生的文雅和稳健之气。 此际见到王安石,年轻男子恭敬作礼道:“下官翰林院知制诰苏轼,见过恩相。” 王安石虚手作请道:“子瞻不必多礼,其实老夫今日请你前来,是有件事情须得交给你去办。” 苏轼毫不犹豫的颔首道:“既是恩相差遣,在下自当义不容辞,不知可是有紧急诏书须得书写?” 苏轼身为翰林院知制诰苏轼,负责诏书起草,故此他第一个反映,便是朝廷有紧急诏书须得下达,所以王安石才让他前来听命。 “非也。”王安石微微一笑,摇了摇手,言道,“是这样,老夫想请你前去府州一趟,帮老夫调查了解一个人。” “府州?”苏轼一愣,紧接着抱拳一拱道,“愿闻其详。” “最近河东路又是发行国债军债,又是提议发行福利彩票,全都是为国朝开阔收入来源的奇思妙想,而根据老夫了解,这些主意全都是一个叫做崔文卿的人所想。” “崔文卿?” “对,说起来,此人还是与你同年科举,只可惜落榜并未高中。” 苏轼细细思忖半响,终是摇头笑道:“恩相,同科士子着实太多,下官也记不得是否见过你所言的这个叫做崔文卿的人,既然他已是科举落榜,相信其才能一定是稀疏平常,普普通通,何劳恩相如此挂心?” 王安石捋须笑道:“原本老夫之想与你一般无二,甚至老夫还专门令人找来崔文卿科举时所作的策文经义细看,发觉此人才能的确是普普通通,然而最近又有人在老夫面前推荐,故此老夫思前想后,未免漏失大才,故而想让你前去府州,替老夫看看,并了解崔文卿一番。” 苏轼一愣,问道:“不知是何人在恩相面前推荐此人?” 王安石微笑未答,指着案上的信笺言道:“你先看看再说。” 苏轼轻轻颔首,上前一步从案上拿起那张信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