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汉日报的构思-《我家山庄通万界》
第(2/3)页
笑着,李承渊并没有打断,认真倾听着亮子的发言。
古人的智慧绝不会亚于现代人,只不过是时代局限了目光。
诸葛亮虽然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物流,不过在对方心中已然有了这种概念,将驿站发展到民用方面,有些类似快递物流的雏形了。
只不过大汉虽然安宁,可想要打造后世那般的物流模板绝对要耗费大量的民力财力,需要一段时间深耕才能开展。
“孔明心中的想法便是如此,请仙长指点。”诸葛亮谦逊道。
“嗯,这个方法很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只不过天下大多数道路没有修建,驿站不过是开设在官道附近罢了,如果想要打造出利民利国的物流体系,需要大量的金钱精力投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本。”
李承渊分析一番,令众人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似的呆滞,随后才醒悟过来,苦涩一笑。
是啊,想要打造出遍布天下的驿站,还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银两呢。
修建道路、雇人建屋、人力物力……
太多的东西需要考虑了,而非一蹴而就可以完成这项事情。
驿站向来官府与达官贵人所用罢了,否则也不会有一封家书值万金的说法,除了思念无价以外,还说明了寄信件的费用很高。
信不贵、写字不难,但路远山高便是一笔昂贵的费用,毕竟古代民间没有寄信一说,驿站皆为官府服务,民间的家书要么是家奴传递,要么赖熟人捎带,费用并不低廉。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少寄出书信。
而这个方法或许能够造福天下百姓、利国利民,但对于现如今新帝想要掌握民间舆论的想法来看,并不合适。
短期内根本做不到啊。
刘备眼睛一黯,诸葛亮则是苦笑道:“仙长言之有理,关于利于民的驿站建设一事的确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维护方能铸成,掌控舆论一事还请仙长教我!”
“请仙长教我。”
不止是孔明,众人躬身请教。
之所以仙长是仙长,而非道长,是因为仙长拥有常人没有的聪慧才情与仁德随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