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包圆-《六朝汉臣》


    第(2/3)页

    邱汉婴缓慢地抬起头,眨眨眼。

    汗水打湿的睫毛一颤一颤的,无处不在透露他的心酸。

    “接下来谈一谈买地的面积吧。”

    “哦。”

    邱汉婴无精打采,随随便便的回应。

    他已经累了。

    反正被坑已经成为了定局,挣扎又有什么用呢。

    倏而,他松开握紧的双手,分别拿起竹简、毛笔。

    他先在被染黑的地方标注了几个数字,才把笔尖挪到闲置区域。

    “说吧,买多少?”

    “吾欲买田地三百亩,作价六十六金,另换地一百亩!”

    邱汉婴没有下笔,而是皱着眉头,缓缓地抬起头,一头雾水,问道:“换地?”

    买地三百亩他听懂了。

    后面的那个换地是什么意思?

    司匡双手交叉,拖着下颚,嘿嘿一笑,轻松地说道:“吾欲以胶西良田一百亩,换稷下北部良田一百亩!”

    “嘶!”

    邱汉婴倒吸一口凉气,挺直身子,脸色微变,面色凝重,整个人忽然变得严肃。

    吮吸一会儿嘴唇,沉声说道:“胶西不属于齐,这种方式,恐怕不会被接受。若是所换之地位于齐,吾可以直接批准,然而,其位于胶西……是否批准,不是吾能决定的。”

    这已经属于“跨国交易”了。

    除非长安批准,否则,操作起来,可以定为非法。

    司匡笑容不减,视线聚集在孔安国身上,沉声说道:“太常丞无须担心,这件事,儒家已经处理好了。”

    “嗯?孔郎君,这是真的吗?”邱汉婴看着孔安国。神色凝重,再三询问。

    这俩家伙已经在价格上坑自己了,他害怕这一百亩地被二人白嫖。

    根据大汉律令,地契一旦发放,就代表土地归属权划分完毕。

    从法定意义上讲,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地主交出自己的土地。

    地主是大汉统治阶级的构成部分,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如果连地主的权益都不能保证,何谈保证其他阶层的利益?

    他必须确定清楚,再决定是否同意交换土地。

    从利益方面来看,邱汉婴是愿意进行土地交换的。

    稷下北部那一块耕地靠近黄河入海口,说不准哪天就被黄河之水淹没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那块地的价格从三年前开始,就不断的降价。

    如今一亩地的实际价值,恐怕也就两千钱刚刚出头,而且还是有市无价。

    而胶西的土地不同。

    其与黄河之间,还隔着一个齐国。

    除非齐国被黄河彻底淹没,否则胶西的耕地,被淹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也就导致一个结果:胶西的地价保值,再怎么便宜,也不会低于三千钱。如果碰到真正想买地的人,三千五百钱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波,临淄稳赚。

    只不过,邱汉婴现在很担心这个方案被执行的可能性。

    胶西国的太常丞不是傻子。

    胶西王也不是傻子。

    没有长安的命令,这俩家伙不会同意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亏本,即便是不差钱的诸侯王。

    抛开地价,百亩之田可是关系到王国赋税与徭役。

    百亩之田,每年税收虽然只有五石,折合成钱币,也就三百钱左右的样子,但这在税收中,仅仅是小头。

    真正的大头,是每年和田地税一同征收的算赋、口赋、徭役、兵役等。

    算赋是人丁钱,凡是位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都要纳一算(一百二十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