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洋金花-《最终诊断》


    第(2/3)页

    “嗯。”顾嘉阳点点头,“像是中药药酒的味道。”

    “待会儿家属来了,让她把ct单子退了。”在闻到这股味儿的时候,祁镜就已经肯定了自己的判断,病人确诊了。看着眼前仍然在不断挣扎哀嚎的病人,他忍不住摇摇头:“镇定剂就算了吧,要是实在不行就上约束带。”

    祁镜把一切都安排妥当,护士该抽血的抽血,该做测试的做测试。顾嘉阳也表现得非常听话,做事儿非常卖力。

    只不过整个诊疗过程里依然有美中不足之处。

    “医生,你说不做ct?”病人的女儿有些不明白,追问道,“都说头颅ct是常规检查,怎么能不做呢?”

    前一秒还是自家的救命恩人,几乎是唯命是从。但后一秒就因为和自己意见不合,成了一位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虽然她没明说,也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但祁镜依然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些东西。

    “拍一次好几百呢,怎么能算常规检查。”

    祁镜有些哭笑不得,天底下到处都是嫌医院检查又多又贵的人,但像这样嫌检查还不够彻底的家属,倒是真不多见。

    作为医生自然不能驳了病人家属的面子:“你坚持要做我也没意见,倒是给医院创收了。”

    说完祁镜就把手里的蓝黑笔和病历册一并递了过去:“帮忙写一段字,然后把名字签上。”

    看着书页上工整的字迹,祁镜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顾嘉阳说道:“老大爷拍ct不太平,需要点帮手,你就跟着一起去吧。记得叫上护工,你一个人未必够用。”

    顾嘉阳倒是没什么怨言,只不过“智取生辰纲”在他心里打了的问号,至今都没能解开。

    “都提示到这一步了,自己去想。”祁镜翻找着其他病历册,“想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待会儿要做药物测试,一出结果就能下诊断了。”

    “那么快?”

    “这种测试当然快了。”祁镜笑着说道,“等有了诊断,你要是再看不出问题所在,那就真的是你理论基础有问题了。”

    对于顾嘉阳来说,这种带有时间限制的疑问是最让人心痒难耐的。

    自己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明明答案就在面前却什么都想不出来,只能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往前走。祁镜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在接下去的半小时里,彻底清空了脑海,单独留下了这“五个字”。

    不管是带着病人去做ct,还是回来诊疗室帮着抄方,顾嘉阳想的都是生辰纲,整个人都快变晁盖了:“生辰纲......晁天王、吴用、公孙胜、阮氏兄弟......”

    “医生,ct报告来了。”李文英拿着报告,一路跑了进来,“快给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诊疗室里除了顾嘉阳没别人,他这时得撑起内急医生的门面。

    要是连张已经写明结果的ct报告单都解释不清,那他之前读大四时接触到的影像学、诊断学可都白学了。况且之前实习的科室就是神经内科,所以对于头颅ct的报告,他还是有不少经验的。

    看报告的时候,医生和其他人不同,会对特定字眼非常敏感。

    低高密度影、毛刺、边界不清、液性区域、实质性等等,对于脑部ct还需要增加一个中线结构有无移位。这些都是能指出病灶的地方,结合底部的诊断意见就能大致看出问题出在了哪儿。

    顾嘉阳也是按照这个方法来看报告,扫上一眼就看到了一句“低密度阴影”。

    低密度影是脑梗死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不过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病人的低密度影乍一看是个很常见的脑梗,但再往下就能看到“边界清晰”的描述语句。

    “老大爷之前有过脑梗?”顾嘉阳抓住了ct报告里的关键,显得自信了许多。

    女儿李文英点点头:“已经三年多了,当时医生都说恢复得不错,难道今天又复发了?我爸他一直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也都维持的不错,不会那么倒霉吧......”

    “你别激动,我就是问一句而已。”顾嘉阳解释道,“其实脑袋里就只有一个陈旧性的梗死病灶而已,现在的情况应该不是脑梗。”

    “不是?那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