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关联性-《最终诊断》


    第(2/3)页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两大类,而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致肠道感染,称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上海某三甲医院儿童感染科医生告诉“医学界”,大肠埃希菌在儿童感染中非常多见。

    该医生表示,新生儿出现感染性疾病,往往没有发烧、咳嗽等相对明显的表现,而是更多的表现为反应差、肚子胀、奶量减少等相对隐匿的症状。有些早产儿由于体重过低,本身就反应比较差,每次喂奶本就只能喝几毫升,这样能够客观判断感染的指标就更少了。

    “同时,新生儿太小,不方便随时抽血化验,动态监测相关感染指标。那么,判断新生儿有无出现感染性疾病、问题大不大,对医生的要求就很高,多依靠其经验。基于此,发生新生儿感染性事件,主要问题未必是院感做得不到位,而更可能是经验不足、观察不力、抢救不及时。”

    根据国内文献显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4.5%-11.4%。早年间甚至有调查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占了整个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60%。

    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曾暴发埃可病毒11型的院感事件。4月上旬,新生儿科陆续出现多起患儿不明原因发热,在此期间医院共收治患儿120例。4月3日到20日之间,有5例新生儿相继死亡。

    事发后,广东省卫健委撤销了顺德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资格,收回证书和标识,责令其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涉事相关医院负责人被免职,多名医护人员分别被处以暂停执业6个月至1年,直至吊销执业证书。

    【国内对于妇产儿童的重视】

    2021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宋莉司长、四川大学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朱军教授作为共同主席在the    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特邀重大报告《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

    该特邀重大报告是在柳叶刀总编richard    horton先生的邀请下,由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的31位专家学者(3位共同主席、8位国际委员、13位国内委员、7位其他共同作者)以及整个工作团队历时三年共同完成。

    首先,该报告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女性生殖、母婴、儿童及青少年健康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若干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改善,已超前完成联合国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降低母婴死亡率的具体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5-19岁儿童青少年总死亡率从1953-1964年间的366.0/10万下降至2016年的27.2/10万。产前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新生儿筛查、计划免疫和儿童健康管理等基本妇幼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在城乡和地区间差异逐步缩小,进一步促进了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为向其他国家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更好地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本团队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决定性要素:

    1、一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的强烈政治意愿。中国政府颁布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图4),“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一项全社会共识;

    2、二是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分层分级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确保妇幼卫生政策及标准规范能够高效地从中央深入贯彻落实到基层(图5);

    3、三是建立了若干全国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为制定妇幼卫生政策和评估国家重大卫生项目提供循证数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