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曲云霄还是有些不相信,走到了皮卡车上,自己用力抬了抬木箱子旁边的把手,没有任何反应。 他两只手一起抬,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从脸颊一滴一滴滑落,足足坚持了十几秒,可木箱子依旧是纹丝不动。 “好吧,我不得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天生神力的人。”曲云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 “那还用说,大力杰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 司机理所当然地说道。 跟夏杰打了个招呼,曲云霄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卧牛村。 ……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般,悄然之间,已经过去三天了。 这三天夏杰得到了如愿以偿的安静时间,做了不少茶盏瓷器,可惜都没有能再现“曜变天目盏”的神迹。 “看来,能够被评价为世界级‘非遗’的东西,果然是难得一见的。” 夏杰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道。 不过,已经能够做出“曜变天目盏”这个精品,要说遗憾的话,也算不上。 “杰哥,杰哥,村长请您去村子里一趟。” 正当夏杰琢磨下一步做点什么工艺品时,宋小东的声音在砖厂外边响起。 有条不紊的整理好了手上地工具,和富贵交代了一下,夏杰走出门,看到宋小东正骑着电三轮,等着自己呢。 “走吧。” 夏杰跳上了车,挥挥手道。 …… 村子里,林玲玲面带微笑地看着面前熟悉的景象。 虽然自己这段时间东奔西跑的,身心已经累到了一定限度,可来到卧牛村之后,那种疲惫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了,一下子觉得舒服了许多。 果然,在经历了京城那些雾霾、堵车以及各种高消费之后,还是山村清新的空气、朴素的居住条件更加让林玲玲感觉到安逸。 “林记者今天过来,是来找小杰的,还是来找夏老哥的呀?”村长满脸堆笑地对着林玲玲询问道。 “我今天是来找夏杰的。老村长,您难道不知道吗?夏杰之前做出来的‘曜变天目盏’,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非遗’之一。” “所以上面派我过来,给夏杰做个人物专访呢。”林玲玲对着村长回应道。 “人物专访?哈哈,小杰现在确实也算是个大人物了。不仅仅自己在钻研着各种物件,而且还一直热心的帮助村民们走向富裕,真是个好孩子啊。” 村长笑眯眯地对着林玲玲说道。 “是的,夏老师的名气,不仅仅在国内,不少国外友人,也都已经认识了这一位来自卧牛村的年轻人。” “只能说夏老师是非常的努力了,年纪轻轻,就能拥有如此之高的成就。” 林玲玲和夏杰差不多大,基本上都是刚毕业没几年。 出身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林玲玲,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方才能够在央视成为一名资深记者。 但是一想到相似年龄的夏杰,现在已经被身为央视记者的自己给访谈好几次了,林玲玲心中是一点儿不敢骄傲了。 正应了那一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啊。 “村长,我把杰哥带来了。” 宋小东的声音从外边传进了村委会。 虽然身为央视记者,林玲玲还是赶紧站起了身子,以站姿来恭候夏杰为国争光的这个老朋友。 “老村长,您找我有事吗?” “夏老师了,是我找您。”林玲玲对着夏杰躬身道。 “诶诶,记者同志,你这是干什么呢?”夏杰连连摆手。 “夏老师,我得感谢您,您的作品能够代表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级别的‘非遗’,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人的尊重的。” 林玲玲笑着对夏杰说道。 “运气比较好,不然哪能做得出来‘曜变天目盏’呀。” 夏杰摆摆手道。 “您可太谦虚了。说句直白点的话,您做出来的‘曜变天目盏’,现在就是国宝,而您现在的身份,就是国宝之父,自然值得我鞠躬的。” “要是没打扰到您的话,这几天我想对您进行一次访谈,顺便再拍一拍您的日常生活,请问您是否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