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收拾他们,这让朱佑俭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复仇的快感。 船队行到沧州,朱佑俭也参观了此处的铁器生产情况。朱佑俭发现,这里打铁的量非常巨大,但是还是比较粗,可以说只有粗铁,没有精钢。 看来,这冶炼技术还有待提高。 龙船过了河北,到了山东之后,从应天上来,劝朱佑俭不要南迁的奏折,如雪片一样飞了过来。可以说,在应天供职的大臣,所有人,都在劝谏朱佑俭不要南下。 他们没有想到,一直干打雷不下雨的南迁,居然如此突然地就开始了。 看了几份奏章之后,朱佑俭觉得实在是无聊,没什么新意。便找来了杨廷鉴,让他以军机章京的身份,处理这些文件。 同时,也把这些奏折给南阳王朱聿键来阅览。其目的就是让朱聿键心中有数,这应天的官员,对于这迁都是有多么反对。就差来一个死谏、兵谏了。 “陛下,”朱聿键看了一些奏折,摇着头,苦笑了一声道,“这些家伙,可着实……” 朱聿键一边说,一边皱起了眉毛。 “着实什么,南阳王,没关系的,有什么就说吧。” 现在的朱佑俭,只要是在朝堂之上,都是释衍和尚和王大伴跟着。一个和尚,一个太监伴随左右。这让朱佑俭时常会有一种错觉,好像自己正在演一部小时候经常看的,也是自己历史入门的某部清朝电视剧。 朱聿键道:“陛下,我想说的是,这些人的话,真可谓是冠冕堂皇,义正言辞呀。” 朱佑俭笑着说:“哈哈,是呀,要不是朕借着南下缴贼的借口,他们的措辞,会更加激烈。” 一旁,释衍和尚也拿起了一本奏折,一边看,一边笑。 第(3/3)页